高中生旅游者环境态度、环境教育感知与环境友好行为意愿关系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f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旅游发展带来的日益严重的景区环境问题,各大景区纷纷呼吁旅游者在景区内实施环境友好行为,学者们也积极投入到旅游者环境友好行为的相关研究当中。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完善景区内环境教育相关设施,开展相关环境教育主题活动,有助于游客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产生。高中生旅游者是景区环境教育主题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揭示高中生旅游者环境教育感知与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内在的关联,将有助于找出提升景区环境教育效果和引导高中生旅游者实施环境友好行为的有效方法,进而可以达到解决景区环境问题的目的。本研究结合高中生旅游者的特点,借鉴计划行为理论与环境教育感知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高中生旅游者环境态度、环境教育感知与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关系。在实证研究中,借助数据分析软件,对回收的368份问卷进行信效度、描述性、相关性、阶层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旅游者环境态度、主观规范、绿色自我效能感、环境教育感知对环境友好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环境教育感知在高中生旅游者环境态度与环境友好行为意愿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高中生旅游者主观规范、绿色自我效能感与环境友好行为意愿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表明提升高中生旅游者的环境态度、主观规范、绿色自我效能感是促进环境友好行为意愿产生的有效办法,增强高中生环境教育感知,可以有效地有助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实施。本研究结论有助于景区管理者开展高中生旅游者实施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相关工作,同时对家庭、社会、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乾嘉时期汉学复兴,士人研究经学喜习篆书,乾嘉学派兴起,学者江声的学术研究和日常书写习惯在其中有很强的典型性,可以概括为“无不以篆”。本文审慎地、尊重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希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有一点作用。论文中,尝试从汉学思想的继承、乾嘉学派的形成与江声的师承、交游等方面分析江声“无不以篆”篆学观念形成的原因与实践,对后世的影响,进而得出启示,具体说,整篇论
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创新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不仅要产出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也要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英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办学质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研究型大学在教学与科研方面都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探索英国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经验,发现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教学与科研协同培养人才的方式是它们的重要特征。基于此,本文试图全面地探索英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协同育人机制,以期为我国“双一流”建设大学的人才培养提供
福州市学前教育迈入新发展时期,面临学前教育供需矛盾加剧、资源分布不均凸显、结构性矛盾突出等新旧积聚的问题,运用好政府购买工具越来越成为福州市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和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迫切需要。事实上,福州市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作为构建服务型政府职能的重要政策工具,对弥补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满足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福州市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运行过程中,却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
本文以明代公案小说集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细读公案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学、社会学、法律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尤其是将社会性别理论、角色理论与传统史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力求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明代公案小说集女性群体的生存状况、性别角色、法律意识等方面进行考察和客观评价。通过对公案小说专集中的女性身份、女性题材类别、女性婚姻生活书写、女性贞节观书写以及犯奸暴力文本中的案例等五个方面进行重点考察和解读,可以
每一种创作观念都有自己的逻辑,刘慈欣也不例外。但与众不同,刘慈欣的创作观念具有矛盾性:一方面,刘慈欣强调科幻的灵魂是科学,“科学之美”和“技术之美”,构成了科幻小说的美学基础。甚至认为科幻只描述自己的想象,创造一个科幻形象,而不是“主流文学”所关注的人;另一方面,刘慈欣又摆脱不了现实“重力”的牵引,极为认同“科幻文学是唯一现实的文学”这样的主张,认为从科幻的想象世界中看现实,能使我们对现实有更真切
明代南直隶修建科举牌坊风俗、修建文峰塔风俗和文昌帝君信仰风俗都是深受科举考试的影响而形成的,其发展和盛行均离不开官方的大力推动和社会民众的鼎力支持。修建科举牌坊风俗形成于宋;明朝,自洪武二十一年明太祖敕建状元坊,开始逐渐盛行;明代南直隶科举牌坊主要分为举人牌坊和进士牌坊两大类;其建坊经费,既有地方政府按制发放的牌坊银,也有个人或家族的出资。修建文峰塔风俗起源于唐,历经宋、元的不断发展,盛行于明代;
菲利普·罗斯是当今美国文坛地位最高的作家之一,获得了除诺贝尔文学奖以外几乎所有的文学奖项,也是继索尔·贝娄和尤多拉·韦尔蒂之后,第三位在世时作品被收入“美国文库”的作家。他的作品主题丰富,大多表现了族裔、种族、性别、性、人类的身体、以色列政治和后移民时代的犹太裔美国人的生活。《人性的污秽》是罗斯最富盛名的“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自2000年出版以来一直是罗斯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刻画的三位女性人物来
企业史作为一门客观性的独立学科,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哈佛商学院。1927年,N.S.B格拉斯任职哈佛大学商学院首任Isidor Straus企业史教席教授,标志着美国企业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格拉斯上任后致力于企业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开创了一套别具一格的企业史研究范式,即“企业管理学范式”。他在哈佛商学院组建企业史研究团队、开设企业史课程、编纂企业史理论著作《企业与资本主义》、担任《经
乡村聚落空间研究起源于19世纪,作为一个永久性课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家先后提出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规划,对乡村聚落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和缺少科学规划,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布局散乱、基础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极大影响了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福清市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典型的经济发达县级市,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飞
迈克尔·哈内克是享誉国际影坛的欧洲电影大师,虽然他在营造独特的影像风格和践行哲学式隐晦的书写模式方面极具“作者电影”气质,但丝毫不影响他在对欧洲社会普遍问题探索上引发的更广范围的观众共鸣,因为他的电影作品本身就是映照西方社会的一面镜子。正因如此,对迈克尔·哈内克的研究有利于了解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20世纪60年代至今不同阶段存在的社会问题。在对哈内克电影文本观摩、解读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些文本当中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