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情怀与平民视角——贾平凹小说浅议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yangq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贾平凹小说中所体现的商州情怀和平民视角入手,展现他对底层人民和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对贾平凹小说中所体现的商州情怀进行展现。贾平凹小说不论从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上都离不开商州特有的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这些都渗透着他对商州的深沉依恋和无限的情思。 接着是分析贾平凹小说中的商州情怀所透漏出的对普通人的性和爱的关注。他在对普通女性的塑造中突破了传统观念对于女性的认识,细腻的揭示出女性心理和生理的原始欲望。同时也描写了男性在情与性中的残缺、懦弱、保守以及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迂腐性格。 其次意象塑造是贾平凹小说的一大特色,分析这些富于商州特色文化和风土民情的意象所体现出的意义和象征性。同时它们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深层次思考,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再次从贾平凹的平民视角对普通知识分子进行的深切关怀中,体会他对知识分子被边缘化后的惋惜和同情以及对于传统文化丧失的担忧。他也发现了底层知识分子的消沉和堕落并对他们进行了批判和嘲讽。 最后分析贾平凹小说平民视角中的忧患意识和预见性。他在平民视角的观测中流露出对传统乡土文化面对现代文明时的忧虑,准确预见到了城市文明的种种弊端以及人的精神困境和人类生存危机。 总之本文从贾平凹小说的表现内容和思想内涵来分析贾平凹和商州以及传统文化的关系,并通过商州情怀和平民视角来揭示他的小说中所体现出的对现实的指示意义和审美价值。其中对男性性残缺的发现和小说对现实的预见性的分析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其他文献
阿兰·巴迪欧的哲学思想与其文艺批评相辅相成,他的哲学思想是其文艺批评的前提条件,其文艺批评又可以视作其哲学思想的一部分反哺其哲学。从其哲学话语体系的视域出发,巴迪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进行了动词转喻研究,使用兰开斯特语料库对HSK297个甲级动词的转喻情况作了考察。在考察前,我们整合各家理论和动词的转喻分类提出了动词的三种转喻
近20年来,随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对外汉语教材建设取得较大成就,教材的数量增长迅速,种类不断丰富,教材编写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不断加强和深入。本研究分别考查了
汉语结果补语是留学生习得的难点,本文从习得的角度对留学生结果补语的学习进行研究,我们首先根据语义指向把结果补语分成6类,然后通过留学生自然语料和问卷测试的方式,考查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