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经》作为道家经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却玄妙深奥,博大精深。《道德经》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和精神智慧对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道德经》所蕴涵的哲学、宗教、精神、思想、语言、文化之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想像、填充和阐释空间。加之不同社会历史语境下,译者主体性发挥的不同,使译本翻译的多样化成为可能。本篇论文在前人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译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翻译目的以及译者创造力的发挥三个角度出发,描述詹姆斯·理雅各和林语堂《道德经》英译本的情况,罗列他们英译《道德经》的不同点,并分析探究导致不同的原因。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前人学者对《道德经》英译的研究现状,同时指出他们的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从而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探讨本文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一部分重点描述了《道德经》在英语世界被译介的三次高潮和主要作品,以及每次译介高潮所呈现出来的特点。理雅各的英译作品是第一次译介高潮的代表,林语堂的英译作品是第二次译介高潮的代表。第二部分通过简单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从《道德经》81章中选取35章,重点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分析理雅各和林语堂采取的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在语言层面上,本文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形合和意合以及静态和动态这三个典型的方面进行研究。在文化层面上,本文选取了四个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哲学意味都极其丰富的关键词“道”、“德”、“自然”和“无为”进行研究。这四个词集中体现了《道德经》的思想,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普遍的影响。对这四个词语进行仔细的研究,重点分析理雅各和林语堂翻译这四个词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第三部分首先详细介绍了理雅各和林语堂的成长轨迹、所受教育背景和信仰状况。接着从他们的翻译目的、翻译创造力的发挥不同等角度分别对他们在英译《道德经》时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指出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最终导致理雅各和林语堂《道德经》英译的不同,同时为其他中华典籍的外译活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