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仿骨组织的无机和有机复合构造而发展起来的纳米磷灰石复合材料因其仿生性而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生物材料在组织的形成过程中并非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材料的表面组成、微观结构等对细胞的黏附、伸展、迁移、增殖、定向分化、基质分泌以及组织形成等一系列生物活动均会产生重要影响。并且生物体系从结构、生长到功能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与活性细胞组织接触并引发相互界面作用的生物材料,应从宏观和微观出发进行多层次的结构设计。至今相关的研究报道还非常少。 从骨的显微结构分析得知,骨组织是一种具有亲、疏水微区分相结构的纳米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组成胶原微纤维的原胶原以精细的方式,同轴排列形成微纤维,构成胶原的非极性区和极性区以64nm~70nm间隔存在微区分相结构。因此,本论文将材料学与生物学有机地结合,模仿骨组织的微观结构,对材料进行多层次的结构设计,利用聚酰胺(Polyamide,PA)和聚乙烯(Polyethylene,PE)的高分子合金技术和纳米无机粒子的充填技术,制备出一种微观仿生、宏观功能完善的新型纳米复合仿生材料——羟基磷灰石/聚酰胺/聚乙烯复合材料(Hydroxyapatite,polyamide and polyethylene composite,HA-PAE)。这种复合仿生材料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能满足骨修复的良好支撑和应力传递,加工方便;又从微观上模仿骨组织的亲、疏水微区分相结构,利于骨组织细胞的黏附和生长;纳米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itte,HA)晶体均匀分布于复合材料基体中,为组织再生修复提供良好的生物活性,以此实现从宏观到微观层次上骨修复材料的构建。 在复合仿生材料体系中,均匀分散的相结构是材料拥有稳定性能的保证。因此,本论文重点探讨了获得均匀分散相结构的工艺途径。根据共混理论对羟基磷灰石/聚酰胺/聚乙烯三元材料的复合工艺进行设计,构筑材料的仿生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