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L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北斜坡东南部,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地层倾角小于1°,每公里坡降为7-10m,内部构造简单,局部可能由于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低幅度鼻状隆起;构造的稳定性和局部构造的不发育是本区构造的显著特征。因此,本文从测井资料出发,结合钻井、录井、岩心、化验分析及其它地质资料,对油藏的构造、储层属性及其内部流体性质进行精细表征及综合研究;深入研究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的特征,建立符合地质特点的“四性”关系,得到研究区储层的解释标准,为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主要计算参数,以满足油田生产开发的需要。通过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开展研究区岩性和地层厚度的变化研究,查明油气层分布及连通情况,为寻找有利含油气区与合理开发油气田提供依据。根据地层叠置样式和沉积特征,长2段地层可划分为长21~长23等3个沉积旋回。长2砂层组砂岩为灰色、灰白色、浅灰绿色,泥岩为深灰和灰色;发育平行层理和块状层理;沉积相类型为湖泊-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上分流河道、河道侧翼、分流间湾微相;岩性为细粒长石砂岩;孔隙主要为粒间孔,其次粒内溶孔;孔隙度主要分布区间为2.19%~18.4%,平均值为12.8%;渗透率主要分布区间为0.12~9.63×10-3μm2,平均值1.85×10-3μm2,储层为低孔、特低渗储层;长2储层为低含油饱和度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为33.0%,平均含水饱和度为65.0%。根据评价标准,可将延长组长2储层分为Ⅰ、Ⅱ、Ⅲ、Ⅳ四类,长2岩层主要发育Ⅲ类储层,为低孔、特低渗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