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土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原水及除藻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湖库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频发,威胁群众饮用水安全。为此,研发高效经济的微污染原水强化混凝除藻工艺技术十分迫切。论文以饮用水处理混凝沉淀工艺为基础,开展了硅藻土强化混凝研究,主要包括铝盐与硅藻土配比优化、强化混凝工艺影响因子以及硅藻土强化铝盐混凝机理,并在中试规模开展污染原水强化混凝试验,取得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现有水厂常用的聚合氯化铝(PAC)和硫酸铝(A12(SO4)3)等铝盐混凝剂为基础,以铜绿微囊藻悬浮液为对象,开展硅藻土对不同铝盐的强化混凝研究。结果表明,硅藻土投加强化混凝絮体形成,相比PAC,硅藻土强化A12(SO4)3除藻性能较好,在硅藻土/硫酸铝投加配比20mg/L:20mg/L条件下除藻率高达95%以上。硅藻土/铝盐强化混凝可有效去除藻悬浮液类蛋白、腐殖酸等藻类有机物(AOM), TOC去除率可达89%左右。以污染河道原水为对象研究表明,硅藻土强化铝盐混凝对去除藻类、浊度、TOC等具有良好性能,其中硅藻土/PAC对浊度、TOC、TP、TN、藻类去除率分别达90.4%、69.4%、97.6%、10.0%、89.3%。分析混凝处理前后原水的三维荧光谱图发现,不同季节原水溶解性有机物组成变化较大,硅藻土/铝盐强化混凝对类酪氨酸、腐殖酸等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2、分析硅藻土/铝盐强化混凝生成絮体特性发现,铜绿微囊藻细胞表面聚集不规则的微小絮体,进而生成平均粒径约43μm、强度较大的絮体。同时,处理污染河水时硅藻土/PAC的强化混凝作用较好,推测与PAC水解产物中大量Alb强化有机物去除有关。此外,硅藻土对混凝絮体Zeta电位的影响不明显,推测硅藻土不是通过增强双电层压缩,而是通过促进铝盐水解产物在藻细胞表面聚集,破坏藻细胞稳定双电层结构,强化吸附架桥、网捕成絮作用等实现强化混凝。3、基于硅藻土/铝盐强化混凝研发成果,在海宁第二水厂有限公司构建处理规模为2.2m3/h的中试装置,开展强化混凝处理污染原水性能中试研究。中试装置连续运行8个多月,针对高浊度、有机物和氨氮的污染原水水质,运行研究发现硅藻土/PAC强化混凝具有较好的混凝处理效果,在硅藻土/PAC投加配比5mg/L:20mg/L条件下,原水浊度、CODMn、氨氮、TN、叶绿素a去除率分别达92.0%、43.4%、76.8%、13.6%、81.2%。研究还发现,硅藻土/PAC强化混凝生成絮体密实度高、沉降性好、产泥量低,污染物去除性能稳定,与水厂常规PAC/PAM混凝工艺相比,降低了处理成本,有效解决实际运行中PAM助凝剂阻塞滤池问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大型锻件是各种大型机械设备中的关键零部件,由于钢锭质量、锻造工艺等因素影响,锻造过程中会产生裂纹缺陷,若裂纹深度较大,但通过铲去和磨削能清除,应清除缺陷后锻造修整,若
300M超高强度钢因其具有良好的力学综合性能,作为承力构件被广泛的应用到航空等领域。在300M超高强度钢的高速车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快速磨损导致的失效是个突出的问题,为了改善30
<正> 本文为纪念大数假说提出50周年而作。50年前即1937年,狄拉克以他特有的智慧和才能对物理学及天体物理学中的无量纲大数提出了天才的假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进入60年代以后,
基于产业结构的市场细分不同于目前营销中的市场细分,虽然也包括了市场细分的概念,但比市场细分的一般概念要广。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过程中,往往是以传统的市场细分为依据,而
猪流行性感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其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及迅速转归。猪流感是猪体内因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猪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
重视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长效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整个教育系统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学前教育的
在《中国桥》里,港珠澳大桥的历史,是从一个血色的黄昏开始的。走到了生命尽头的文天祥,脑海中闪过无尽的过往,那些悲怆和诘问化作一首气吞山河的《过零丁洋》,被后人传颂吟咏了70
报纸
兰陵萧氏家族在其南迁之前,信奉早期道教的一个支派——天师道。刘宋年间,其思想信仰发生了分化。齐、梁时期,萧氏子弟大多佞佛,萧衍就是典型。由于此期的萧氏子弟身处权力中枢,政
我国已经进行了十年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年的时间,无论是教师教学观念、学生观都发生了变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继出版
“85美术新潮”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中的重要转折点,黑白木刻艺术在其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木刻艺术迎来了二十世纪最大的转型时期。文章首先分析了85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