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癌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Rachella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为豆科、蝶形花亚科、大豆属二倍体(2n=40)植物,原产于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由于大豆的品质和产量易受各种病、虫、草害的影响,常规育种又存在育种年限长、遗传资源有限的局限,收效慢。因此人们试图利用转基因方法来提高大豆的产量、抗逆能力,改善品质。大豆遗传转化研究方法中较为成熟的是农杆菌介导子叶节法,但是与其他作物相比,大豆遗传转化存在转化率低,重复性差等问题。在影响大豆遗传转化的众多因素中,受体材料的基因型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尤为
其他文献
纹枯病(Sheath blight)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在我国南方稻区已经成为水稻第一大病害,严重影响稻米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外抗病育种实践表明,控制纹枯病最为经济的方法是选育、利用抗纹枯病新品种,而水稻纹枯病是数量基因控制的性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抗病品种是最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以带有抗纹枯病QTL-qSB-9TQ和分蘖角基因gTAC-9TQ的粳稻品种特青作为基因供体亲本
学位
试验于2009-2010年在姜堰市河横农场进行,以选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超级稻品种南粳44为材料,以常规手栽为对照,设置了浅旋抛栽、免耕抛栽、机插、机械条直播、手撒水直播,手撒旱直播六种轻简栽培方式。对不同轻简栽培方式的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群体质量,氮素吸收利用,稻米品质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以明确其栽培特性的差异,为不同轻简栽培方式的合理应用决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学位
试验于2010-2011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中进行,采用特制土柱淋溶管,模拟一定厚度土壤,在中层均匀放入一定量的缓释尿素,通过定期提取土壤淋溶液估测缓释尿素在水稻生长季氮素释放动态;另外,以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普遍推广品种南粳44为试验材料,在270kg/hm2施氮水平下,选取2种不同硫包衣尿素(Sulfur-Coated Urea,简称SCU),设单施及分别与常规尿素(PU)按1:1、2:
学位
针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栽培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于2004~2006年在浙江省进行多点试验,对影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浙杂14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措施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浙杂14施用N、P、K复合肥的效果显著优于尿素。在杭州地区的施肥量以每公顷纯氮225kg的复合肥,应采用2/3苗肥和1/3花铃肥的比例,人工施用宜采用穴施盖土技术,机械操作应采用沟施盖土技术。2.通过比较不同密度水平下的产
学位
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以常规水作稻作对照,探讨了不同N素水平及栽培密度对覆膜旱作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同时对目前浙江省内主要推广应用的部分杂交稻品种在覆膜旱作管理下的产量差异进行比较,从而筛选出最适宜的覆膜旱作稻品种,以便为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在高海拔地区(海拔750m),等N量下,覆膜旱作稻产量均明显高于常规水作;而随着施N量的提高,覆膜旱作稻和常规水作稻产量都
学位
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受到多个信号通路的调控,其中,生长素信号通路对植物的生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当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时,有些调控因子能够调节分别控制其生长和防卫反应的生长素和水杨酸信号通路进行交叉对话。本研究发现,烟草的TTG2蛋白具有交叉调控植物生长和抗病性的作用。1. NtTTG2蛋白调控烟草生长和抗病性烟草Nicotiana tabacum Transparent Testa Glab
学位
在植物的许多生长发育阶段,Dof转录因子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植物的基因组中包括许多编码Dof蛋白的基因:拟南芥中报道的Dof转录因子家族中基因有36个;水稻中报道的Dof转录因子家族包括30个Dof基因;大豆中报道的Dof转录因子家族中基因有28个。研究表明:大豆中GmDof4和GmDof11基因的过表达能够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种子的总脂肪含量,同时也提高了千粒重(Wang等,2007)。CAX基因家
学位
气候变化问题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由于气候变暖,各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在加大,暴雨洪涝、高温热害、大风等极端气象灾害增多增强,农业病虫害趋多趋广,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在不断加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新的矛盾,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就不能只限于自然约束与影响,而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因子的反应和互动,研究得出的结果才能对中国农业的实际发展做出指导。为此,避免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造
学位
大豆(Glycine max)是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酸的豆科植物,是重要的食品来源并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本研究完成了一种大豆种质资源矮杆黄(N21249)的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分析了基因组的基因构成,比较了大豆线粒体基因组与其核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之间的基因转移情况以及水平转移情况,又对种子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作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线粒体基因组:对大豆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后得到了全长为
学位
水稻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如株高、穗长、穗形、谷粒形态等都是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在分离后代中表现为连续变异,受环境和遗传背景影响较大。随着分子标记连锁图的构建和遗传统计模型的发展,推动了水稻数量性状基因座的定位与克隆研究。本研究利用162个家系组成的黑壳子粳/苏御糯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分子图谱和表型鉴定,分析10个重要农艺性状的QTL。结果如下:检测到3个来自苏御糯的粒长QTL.qGL1位于第1染色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