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多重耐药乙型肝炎病毒(HBV)株的演变规律及多重耐药形成机制。方法1)706例接受NAs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疗效不佳的CHB患者,对其血清HBV DNA进行PCR扩增后直接测序,分析其RT区序列特征;2)准种分析采用“PCR-克隆-测序”方法,对5例临床资料完整、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患者的15份血清样本进行研究。并对其中4例患者连续血清样本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不同时间点血清标本HBV毒株准种特征。结果1)在不同NAs单药、序贯或联合治疗CHB过程中疗效不佳的706例患者中发现多重耐药25例。总的多重耐药检出率为3.5%,其中,LAM、ADV双重耐药检出率为72%,LAM、ADV、ETV三重耐药检出率为28%;2)多重耐药的出现不仅可导致病毒学反弹、生化学突破、肝炎复发,还可引起肝衰竭导致患者死亡;3)克隆分析发现准种的进化过程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①在序贯治疗过程中,患者体内准种可由对单药耐药克隆进化到单药耐药克隆和多重耐药克隆的混合克隆;②序贯治疗过程中准种从单药耐药克隆全部演变为多重耐药克隆;③在药物的选择压力下,患者体内准种可由多重耐药克隆为主联合单药耐药克隆的混合克隆进化到以复制能力更强的单药耐药克隆为优势准种。4)根据准种特征,3例多重耐药患者采取ETV+ADV挽救治疗,血清HBV DNA水平于12周内降至检测水平以下。结论1)NAs单药、序贯或联合治疗过程中均可诱导多重耐药株的出现;2)多重耐药株的出现不但可导致病毒学突破,还可引起肝衰竭导致患者死亡;3)克隆分析可发现各种耐药类型的HBV毒株,多位点联合变异可出现在同一HBV DNA基因组上;4)HBV准种动态变化过程可能与药物选择压力、病毒复制能力、复制空间有关;5) ETV+ADV挽救治疗方案可能对部分多重耐药患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