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慢性肾衰(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是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所导致的肾脏结构和功能不可逆损伤的一种临床综合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危重疾病之一,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其中最常见的是心血管并发症,可导致CRF患者较高的死亡率。近20年来慢性肾衰在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中占第五位至第九位,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威胁之一。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判断室壁运动异常、检测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而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评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被临床应用于CRF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评价。既往应用传统超声技术评价慢性肾衰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已有一些报道,但方法学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无法在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和结构改变前发现病变损害,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 HTN)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症,通常简称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数,可能影响到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并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为止,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 WI)技术是新近推出的一项研究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及心脏与血管相互关系的新技术,特点是通过检测循环系统中动脉血管内任意点的WI来评估心血管系统的总体功能,可以在心血管无形态学的改变前早期发现病变损害,在评价心血管结构和功能、斑块形成、管壁弹性和僵硬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另外其使用简便,无创伤,临床应用广泛,无绝对的禁忌证。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旨在:第一,用WI技术相关参数评价CRF患者和HTN患者的血管弹性变化;第二,用WI技术相关参数评价CRF患者和HTN患者心功能的改变;第三,将CRF患者和HTN患者的WI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两者之间有无不同。第四,分析比较CRF患者血肌酐水平的高低和患病年限的长短对动脉血管弹性的改变有无关联。材料与方法1.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CRF组:选择2009年3月~2009年7月在本院肾内科住院的慢性肾衰患者30例,诊断依据为1992年黄山会议座谈会纪要,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65岁,平均(46.7±15.4)岁。血肌酐(serum levels of blood urea nitrogen,Scr) (500~2000)μmol/L,平均(1049.33±416.44)μmol/L。按照血肌酐诊断标准,30例CRF患者均处于肾功能衰竭期及以上。本组入选标准:发现血肌酐升高的时间1-5年,平均(3.0±0.1)年,无既往心脏疾病史,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HTN组:选择2009年3月~2009年7月在我院高血压科住院的高血压病人30例,诊断依据为JNC7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1-65岁,平均(46.5±10.6)岁。入选标准:无既往心脏疾病史,肾功能正常,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现血压升高至少一年以上,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平均(170±10)mmHg,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110±9)mmHg。对照组:经常规体检其血压、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异常,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35例,其中女20例,男15例,年龄20-64岁,平均(44.2±10.2)岁。2.受检者取左侧卧位,连接肢体导联心电图。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心脏探头(探头中心频率1.88 MHz)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Teichholz法获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3.WI检查:①血管取样:检查前受检者于平静状态下测量肱动脉血压2次,保持平卧位和心电图连接状态,头偏向对侧,取颈总动脉窦下2.0cm处为WI检查部位(避开颈内静脉),遇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予以剔除。②启动WI功能:0-20°范围内调节Beam Steer (B)键,使颈总动脉前后壁显示清楚,在B/M模式下,启动WI功能。将B模式取样线上的2个取样门分别置于血管前、后壁中外膜交界处,保证二维取样门与血管壁垂直;M型Sweep Speed设置为200mm/s,启动WI血流显示键,WI血流取样门宽4mm,0-20°范围内调节Beam Steer(flow)键,声束血流夹角≤60°。③采集图像和数据:受检者和操作者同时屏气,按Select键采样,描记图形≥6个,确认WI图像描记符合要求后冻结,并存储第一幅图像;再测一次血压,使用3次血压平均值,挑选5个以上连续波形存储用于分析。检测参数包括僵硬参数(B)、弹性系数(Ep)、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W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WI)、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negative area, NA)、心电图R波顶点到W1顶点的时间间隔(R-1st)、Wl顶点到W2顶点的时间间隔(1st-2nd)、顺应性(AC)、脉搏波反射增强指数(AI)、内中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及血管内径(diameter, D)。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各组间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TN组和对照组比较,CRF组血肌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TN组和CRF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参数比较EF值在正常对照组、HTN组、CRF组之间呈逐步减退趋势(P<0.05),与W1之间不呈线性相关(P>0.05)。3.WI技术各参数比较CRF组与HTN组β、Ep、PWVβ、PWV-W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F组W1、W2、NA明显高于HTN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R-1st、1st-2nd、AC、AI、IMT、D无明显差异(P>0.05)4.相关性分析4.1 CRF患者血肌酐水平与WI等指标相关性分析血肌酐水平与W2、NA、β、Ep、PWVβ、PWV-WI均呈正相关(r=0.566、0.892、0.503、0.441、0.460、0.970,其中与W2、NA、β、PWVβ、PWV-WI比较P<0.01,与Ep比较P<0.05);血肌酐与AC、AI不呈线性相关(r=0.173、0.249,P均>0.05)。4.2 CRF患者患病年限与WI等指标相关性分析患病年限与W2、NA、β、Ep、PWVβ、PWV-WI均呈正相关(r=0.761、0.842、0.879、0.858、0.839、0.506,其中与W2、NA、β、Ep、PWVβ比较P<0.01,与PWV-WI比较P<0.05);患病年限与AC、AI不呈线性相关(r=0.093、0.068,P均>0.05)。结论1.CRF患者和HTN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EF值可以作为评估CRF患者和HTN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指标;W1作为评估CRF患者和HTN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指标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2.CRF患者和HTN患者动脉弹性均已发生变化,表现为弹性功能指标的减退;WI技术可以在血管无形态学的改变前早期发现病变损害。3.CRF患者和HTN患者均同时存在心脏和血管系统功能受损,提示WI技术可作为综合评价CRF和HTN患者心血管功能的新方法。4.CRF患者血肌酐水平高低和患病年限长短与动脉血管弹性改变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