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早期发育阶段渗透压调节能力的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ine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胚胎发育期、仔鱼期以及幼鱼期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的渗透压调节能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在不同盐度条件下,暗纹东方纯受精卵、初孵仔鱼、幼鱼Na~+,K~+-ATPase活性、血浆渗透压、鳃丝形态显微结构以及与渗透压调节功能相关的泌氯细胞的形态、数量以及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本实验主要研究0、2、4、6、8、9、10、11、12 ppt的不同盐度对暗纹东方鲀受精卵发育及Na~+-K~+-ATPase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受精卵在较低盐度环境中(0~10)存活能力没有显著变化,死亡率较低,而在11盐度水体中死亡率达35%,12盐度中死亡率高达94%。转移36h后,盐度10、11、12中暗纹东方鲀Na~+-K~+-ATPase活力随着时间的变化显著增加(P<0.05)。受精卵在盐度(0~8)环境中,36h时Na~+-K~+-ATPase活力增加,随后开始下降并接近初始状态。2.将淡水初孵仔鱼和8 ppt盐度孵化的仔鱼分别转移到0、8、10、12、14、16 ppt盐度梯度中,研究盐度对暗纹东方鲀初孵仔鱼发育、Na~+-K~+-ATPase活性、氯细胞形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淡水中孵化的仔鱼和8 ppt盐度孵化的仔鱼转移到盐度梯度后(0~14),仔鱼活力强,存活率较高。淡水孵化仔鱼在12盐度中存活率达91.4%,8 ppt盐度孵化的仔鱼在10盐度中存活率达64.4%,与受精卵盐度耐受能力相比较,初孵仔鱼能够耐受更高的盐度环境。淡水孵化仔鱼和8 ppt孵化仔鱼转移到盐度海水后,均表现出Na~+-K~+-ATPase活性显著增加。且淡水孵化组转移后的Na~+-K~+-ATPase活性值均高于8 ppt孵化仔鱼。这可能是由于较淡水孵化组来说,8 ppt孵化仔鱼的孵化盐度环境使仔鱼具备了良好的渗透调节能力。3.实验室条件下,将淡水养殖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幼鱼直接转移到不同盐度环境来研究幼鱼有效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本实验研究了血浆渗透压和鳃丝、肾脏Na~+-K~+-ATPase酶活力,并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转移到不同盐度后鳃氯细胞的分布、数目和超微结构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鳃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和Na~+-K~+-ATPase酶活力来响应高渗环境压力。转移24h后,鳃丝Na~+-K~+-ATPase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并在48h达到最大值。肾脏Na~+-K~+-ATPase酶活力在转移6h后迅速升高。实验组鳃丝和肾脏NKA活性192h显著降低(P<0.05)。暗纹东方鲀氯细胞主要分布于鳃小片基部或相邻鳃小片之间的鳃丝上。淡水中,氯细胞数量较少,胞内含有线粒体、囊管系统,但欠发达,细胞表面具有微脊;转移到盐度为20海水24h后,氯细胞发生皱缩且胞内线粒体较少,内脊不明显,96h后观察到大量的囊管系统,线粒体内脊明显,说明幼鱼转移到较高盐度海水的最初阶段出现短暂的不适应现象,而后通过自身的渗透压调节机制逐渐适应这一盐度变化;转移到30盐度后48h,电镜观察发现氯细胞内部线粒体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氯细胞旁有明显的粘液细胞。
其他文献
教师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去领悟这些文化知识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
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是一种能产生单极端鞭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海水养殖中常见的致病菌,由其引起的弧菌病是水产养殖经济动物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
目前,我国的淡水资源日益贫乏,但大面积的盐碱水域却处于荒芜的状态,试验表明,“以渔改碱”是开发利用盐碱水资源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虽然我国在这些水体中进行了鱼类移植试
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恰当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够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然而,我们的教师在课
线粒体是动物体内的重要细胞器,使用了三种方法提取缢蛏和三角帆蚌的线粒体基因组,分别为:碱变性法、蛋白酶K法、高盐沉淀法。通过这三种方法的比较,得出提取缢蛏和三角帆蚌线粒
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如何向语文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1.让课堂源于
近几十年来,渔业资源由于人类频繁的水利活动、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而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各种鱼类种群被迫在日益严峻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存斗争,产生了一系列表型性状的变化,
近年来,舟山暂养的海捕日本蟳连续发生规模性死亡事件,病蟹的血淋巴液呈乳白色牛奶状,与先前报道的梭子蟹“牛奶病”症状相似。为探索日本蟳“牛奶病”的病因,本论文从病理观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呈现活动的设计。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呈现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乐于感悟新语言材料,并为恰当地运用新语言材料做好铺垫。对于不同
AIM: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laparoscopic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compared with the open procedure in multimodality management of rectal 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