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H2AX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_wee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类型,其发病率约占西方国家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患者的30%~40%,约占中国NHL患者的45.8%。DLBCL无论是在组织形态学、遗传学、免疫表型、临床表现上、还是在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虽然利妥昔单抗联合由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以及强的松组合的CHOP化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人的预后,但仍有50%的患者出现复发或进展,无法获得完全缓解。有研究表明该部分患者即使采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术治疗其反应率也仅有20%~40%,疗效仍不容乐观。因此,探寻更深层次的发病机制,更精准的预后分层,寻找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疗靶点和药物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多数研究学者一致认为DNA的损伤修复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都紧密相关。许多因素(如电离辐射、紫外线、烷化剂、氧化剂等)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DNA的损伤;除了这些外源性因素,DNA还可以因为复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及碱基的自发改变而出现异常。正常细胞内DNA的轻微损害可以通过DNA修复机制予以修复,这对维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若细胞存在DNA修复功能缺陷和(或)修复系统受到抑制,会出现两种结局,一是直接导致细胞死亡,一是细胞会将错误的遗传信息传递下去,后者因为遗传信息的错配有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参与DNA损伤修复的基因,作为组蛋白H2AX磷酸化的产物,γ-H2AX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能够募集一系列修复蛋白和信号分子,其在DNA损伤的识别、损伤信号的传导和DNA的修复过程中均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若DNA损伤不及时得到修复或修复失败就会导致各种有害的突变和基因组的不稳定,进而导致细胞死亡,若发生在高等生物中则有发生肿瘤的可能性。组织中H2AX的磷酸化水平可以反映机体的基因组稳定性,目前γ-H2AX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项肿瘤研究中,但γ-H2AX蛋白的表达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鲜有报道。  本研究中,我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探究γ-H2AX蛋白表达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疾病预后的影响,初步探讨DNA损伤与DLBCL的发病机制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目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的技术研究探讨γ-H2AX在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疾病临床特征和预后总生存时间的关系,并探讨相关的机制,以期为DLBCL的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方法:  1.石蜡标本的收集: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0年5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诊断为DLBCL的患者的病理活组织检查的石蜡标本共107例。  2.石蜡标本的处理:将每一石蜡标本分别切割成2份约4-6um厚度的薄片,置于载玻片上,一份用于HE染色,根据镜下组织细胞学特征再次鉴定标本是否为合格的DLBCL组织,筛选出合格的样本所相对应的另一份标本用于后续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γ-H2AX蛋白的表达情况。  3.  结果:的判读:镜下,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数<10%判定为γ-H2AX蛋白表达阴性(-),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数≥10%判定为γ-H2AX蛋白表达阳性(+)。  4.数据统计分析:检测结果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采用定性资料X2检验、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多因素Cox回归等检验方法,探讨γ-H2AX蛋白的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疾病的预后关系,设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1γ-H2AX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疾病中的表达  本研究的107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中共有48例其γ-H2AX蛋白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4.9%。  1.2γ-H2AX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γ-H2AX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有无B症状、临床分期、LDH水平、有无结外受累无明显相关性,与PS状态和IPI评分显著相关(P≤0.05)。  1.3临床病理特征与疾病预后的单因素生存分析  本研究所涉及的所有临床病理特征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总生存时间经Kaplan-Meier系统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有无B症状与疾病预后无关,P值分别为0.104、0.309、0.250;而患者的PS状态、IPI评分、临床分期和γ-H2AX蛋白与预后明显相关,P值分别为0.020、0.003、0.001、0.040;数据表明,高的ECOG评分、高的IPI评分、高的临床分期以及γ-H2AX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提示预后不良。  1.4γ-H2AX蛋白、PS状态、IPI评分以及临床分期与疾病预后的多因素生存分析  经Cox回归分析行多因素生存分析,数据显示γ-H2AX蛋白是独立于临床分期的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P=0.027)。  结论:  1、γ-H2AX的蛋白表达、临床分期、IPI评分以及PS状态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疾病预后的总生存时间相关;  2、γ-H2AX的阳性表达与高的临床分期均是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虽然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明确,但大多数的研究倾向于自身免疫学说。研究显示:白斑处表皮黑素细胞消失,活动性白斑边缘的真皮内有淋巴细胞浸润;另外许多学者用不同的方法证实白癜风患者血清中含有抗黑素细胞的自身抗体,且抗体滴度与病情活动性密切相关。尽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目前仍无法阐明,根据免疫学有关理论,机体对自身成份失去免疫耐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马查多-约瑟夫病(MJD)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及报道并分析一例纯合的马查多-约瑟夫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来自2005-2013年复旦大
妊高征是产科常见疾病,其病因经过一个多世纪地研究,至今仍不能满意地解释。目前的病因学研究无法从整体上全面地了解妊高征的发病机制,同时对妊高征发病的关键环节-胎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