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外交部定期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经常会有记者提问一些尖锐、刁钻、易引起冲突的问题。作为中国的官方代表,外交部发言人必须做出恰当的回应,这就要求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上必须讲究策略。前人关于外交语言回应策略的研究比较宽泛,并未针对中国文化背景下外交部发言人应对冲突性话语所做出的回应策略做出过专门研究。此外,关于外交语言回应策略的语用学研究所涉及的与礼貌相关的理论主要是由西方学者基于西方的文化背景所提出的。根据顾曰国对礼貌、语用以及文化三者关系的阐释,这些理论不能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策略选择做出有针对性的解释。鉴于此,笔者不仅对外交部发言人应对冲突性话语的回应策略类型、组合方式、使用频率进行探究,而且运用顾曰国的礼貌原则对策略的选择进行解释,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外交部发言人是如何对待冲突的,并从礼貌的文化特殊性出发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如何有效地使用语言策略进行新的解读。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于中国外交部官方网站,从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期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的文字实录,答记者问204场,1238个提问与回答。根据冲突性话语的定义,其中涉及冲突性话语的问答语对共计156个。在冉永平及庄美英对冲突性话语回应策略的研究基础之上,笔者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应对冲突性话语的回应策略可以分为:直接策略与间接策略。直接回应策略主要包括:直接否定、负面评价、祈使句以及詈骂语的使用;间接回应策略主要包括:婉转否定、宣布立场、转移焦点、踢皮球、间接指称以及反问句的使用。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外交语言中冲突性话语的回应策略在使用上有一定的规律性:(1)直接与间接回应策略所包含的具体策略既可以被单独使用,也可以被混合使用。主要的混合方式包括:不同直接策略的混合,不同间接策略的混合以及直接策略与间接策略的混合,不同的混合方式呈现出不同的使用特点。(2)直接回应策略中不同策略在使用频率上差异显著;而不同的间接回应策略的使用频率差别较小。根据顾曰国所提出的礼貌原则对外交部发言人不同策略选择,策略组合方式以及使用频率的动因进行探析后发现:间接策略的选择,直接策略与间接策略的混合使用,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在使用频率上所显示的差异,都是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之下的礼貌原则所做出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