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依恋游戏对中班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幼儿社会退缩教师评价问卷》,选取某幼儿园的一个中班发放问卷,由更为了解幼儿情况的班主任所填写。初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依恋游戏对中班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幼儿社会退缩教师评价问卷》,选取某幼儿园的一个中班发放问卷,由更为了解幼儿情况的班主任所填写。初步选取问卷得分高于20分,Z分数大于0.5的8名幼儿,然后通过对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进一步确定退缩幼儿,并且根据研究者运用POS游戏观察编码表进行观察,最终选择了3名个案。因为智力水平可能会导致幼儿的社会退缩,本研究对个案幼儿采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二分测验简版》进行智力测验,测验结果显示3名个案幼儿的智力均在正常范围内。在为期8周,每周干预两次的依恋游戏干预结束时,以及干预结束两周后,依旧采用《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对三名个案进行后测和追踪测量。本研究共分为3个阶段:基线期(1-4周)、干预期(5-12周)和追踪期(13-14周)。基线期是用来观察个案的社会退缩行为的基线水平,通过《幼儿社会退缩教师评价问卷》前测得分、POS游戏观察编码表的观察到的目标行为次数、结合家长和教师访谈对个案进行资料和数据搜集。干预期是待被试行为稳定后引入干预游戏方案,干预后进行社会退缩行为水平的后测,追踪期是在结束干预的两周,对个案进行数据的后测与资料的分析。在该研究中,研究者综合运用测量法、观察法和访谈法,根据定量数据和定性报告两部分来评估实验中个案幼儿社会退缩行为水平的变化、发展及其原因。结果:综合分析三名社会退缩的研究结果显示:两名退缩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显著得到改善,并且在追踪期两周之后依然维持,一名个案幼儿干预期的社会退缩行为水平无明显下降,两周之后追踪显示社会退缩行为水平也没有明显降低。结论:依恋游戏能够改善个案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
其他文献
传统理论以“有效市场假说”和“理性人假设”为前提对证券市场展开研究,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金融怪象”无法被这些理论所解释。到了20世纪末期,一些学者改变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将心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从人类行为的角度进行经济学研究。随着行为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过度自信”、“前景理论”、“禀赋效应”相继被提出,大多数学者开始意识到情绪是影响市场收益率变动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投资者情绪为切入点,分析中
目的:研究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肠道预警症状情况,探讨不同临床症状对诊断结直肠息肉的提示作用。方法:分析606例接受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息肉的患者,采集其就诊时症状、息肉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及病理类型等信息,通过观察临床症状有无及不同临床症状与结直肠息肉疾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了解疾病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症状对诊断结直肠息肉的提示作用。结果:本组606例不同类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有症状组和无
论文结合某检察院财产刑执行监督情况,同时结合已有信息发布平台的发展现状,利用先进的主流开发技术,针对于检察院财产刑执行监督时的核心问题,对某检察院财产刑罚金执行监督系统进行开发与实现,主要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论文着重分析了国内外信息发布平台的发展与技术更新,并且结合检察院自身需要,对运用的核心技术进行了主要的讨论。第二,论文对检察院财产刑罚金执行监督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总体分析。对于整个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AI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线上保护作为传承非遗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不足之处,还可以促进现代艺术资源的整合。本文主要以具有代表性的贵州传统服饰手工艺-水族马尾绣为例,并基于用户需求的线上传播与推广为研究背景,包括设计实践的项目来源与背景、设计目的与意义以及论文框架。前期基础性的文献研究分析,分析了包括了国内外非遗文化的现状研究、阐述了当前基于互联网环
便携式医疗监护设备在近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该文从无创、动态测量、便携医疗器械角度出发,选择生物探测模拟前端AFE4403设计改进,进行新生儿胆红素浓度测量。不同于现有
游乐设施是常见的载人特种设备,涉及公共安全,一旦发生事故,社会影响恶劣。本文以近年来大型游乐设施事故案例为数据分析基础,结合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行、结构特点,检验检测情况,综合行业现状,同时研究了国内外大型游乐设施相关标准及安全完整性评价标准,发现对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相关电气控制系统辨识及安全完整性评价要求不足,不能满足设计和检验检测工作的需求,给设备安全留下了隐患。本文对大型游乐设施13种设备类型、
税收政策的调整对于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在此过程中,财税政策担负了提升产业发展潜能的重要职责。我国于2012年起逐步推进“营
近年来,癌症越来越成为一种高危和多发疾病,尤其给癌末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威胁和挑战。伴随临终关怀服务的不断推进,针对癌末患者及家属开展服务的重要作用越发突显。社会工作者作为临终关怀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和临终患者家庭的资源链接者,在临终关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发现,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聚焦在临终患者身上,反而忽略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与需求。患者家属在长期照料中会陷入身心俱疲的症状,往往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