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SRD)等手段对铸态、变形态的4032铝合金微观组织和相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布氏硬度计和常温拉伸试验机对不同状态的合金进行了力学性能分析。通过对铸态组织观察可知,在较高的冷却速度下,半连续铸造4032合金锭组织中枝晶形态的α-Al和团簇状Al-Si共晶组织的形成均受到抑制;随着冷却速度进一步下降,4032合金铸锭α-Al枝晶二次枝晶臂间距与局部凝固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相应的幂指数为0.28094、常系数为9.253;硬度与α-Al枝晶二次枝晶臂间距之间呈负指数函数关系;此外,合金中还存在复杂的多元相,其中富Ni、Fe相的尺寸约为25μm。对热挤压变形得到的4032合金挤压棒不同区域组织进行分析,结合Deform变形过程模拟得到的应力、应变分布可知:较大应变有助于组织的均匀化,使第二相在基体中弥散分布;较大的应力有利于Si相和富Ni、Fe硬质相的破碎,但当硬质相与基体相接触面积较大时,较大应力也只能使硬质相产生有限的破碎。对热挤压变形得到的4032合金挤压棒各处形变织构研究表明:4032合金挤压棒中存在强的<111>织构和相对较弱的<100>织构。1/2半径处各个织构的强度均较低。在{011}晶面密度较高的<111>织构只在应变和应力都比较小的1/2半径处出现,未在应变最大的边缘处出现,而是沿挤压方向<111>旋转了19.5°的<211>织构,且挤压棒中心位置也出现了强度比{011}<111>织构强度更高的{011}<655>织构。挤压变形后4032合金的力学性能表明:在热挤压过程中,合金发生了动态回复,硬度下降至55HB左右,约为铸态硬度的1/2;由于受到晶粒度和“织构强化”的综合作用,不同区域的抗拉强度Rm均在180Mpa~190MPa之间;延伸率A在距圆心不同位置处差别较大,在边缘处可达15.46%,中心部位只有7.87%。在拉伸断裂过程中,粗大的富Ni、Fe相的破碎均源于其本身的脆性,相比于尺寸较小的Si颗粒更易于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成品态4032合金的抗拉强度Rm均在360Mpa以上,延伸率A在4%~6.8%之间。热处理不能消除粗大的富Ni、Fe相,但大的塑性变形能获得均匀的组织并有效控制硬质相的尺寸和分布,有利于获得较高的拉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