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制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ed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刑又称为生命刑、极刑,死刑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性质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方法。在古代,中、外各国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秩序,都把死刑作为刑罚制度的核心,占据非常显赫的地位,并且被广施滥用。近代,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和人权思想的传播,死刑开始受到限制。1764年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的发表,吹响了废除死刑的号角,此后,欧洲各国都对死刑的利弊优劣展开了长期而又激烈的争论,从而引发了近两个半世纪的世界范围内的死刑存废之争,为实践中废除死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目前,严格限制死刑之适用已成为世人的共识,最终废除死刑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由四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死刑制度的基本理论。概括了死刑的概念,死刑的特征,探讨了死刑产生的原因以及死刑的渊源,然后对死刑制度价值的效益性、正义性、公平性、人道理性四个方面从社会、伦理、道德、法律多角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是人道主义判处了死刑的死刑。保留死刑只有相对合理性,是暂时的,限制死刑是紧迫的、必需的,最终废止死刑是必然的。 第二部分:死刑制度的历史沿革。通过对古代、近代死中外死刑制度的简介比较,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死刑制度发展的概貌。这一部分主要以历史为线,描述了死刑由盛而衰的历史轨迹,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观点得出结论:人类不断由野蛮走向文明,刑罚制度也由残忍滥施走向人道、规范。作为原始遗留的报复色彩非常严重的死刑制度,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必将被历史所遗弃。 第三部分:死刑制度现状的全球考察。通过对全球范围内废除死刑国家的统计,废除死刑运动的介绍以及国际社会,国际组织对死刑的态度和形成的广泛共识表明:严格限制并最终废除死刑乃为世界大势所趋。同时通过对我国刑法死刑立法、司法实践与世界范围内死刑制度的比较来找到我国现行死刑制度的不足,认为现行立法对死刑的限制力度不够,存在死刑罪名过多,适用面过于宽泛的问题。 第四部分:对中国死刑立法的完善提出相关改进措施。首先,对我国死刑制度的总则性规定进行了考量和评析指出其不足及完善措施。其次,建议大幅度削减死刑罪名,并提出限制死刑罪名适用的标准。第三,对几种争议较大的死刑类罪名的限制和废除从理论上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第四,加强和完善死刑的适用和执行制度,以求在现有死刑制度下,尽量减少死刑的适用与执行。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研究中城市空间演变的历史阶段划分依据和方法的问题,利用城市历史地图数字化后的资料平台,运用紧凑度指数、空间整合度指数和分形指数的相关原理,基于GIS、空间句法
声乐套曲《冬之旅》是舒伯特全部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的总结。《冬之旅》是根据奥地利诗人威廉·缪勒的同名组诗谱写而成。创作与1827年,全套曲
<正>2018年11月14-1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2018年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论坛共
临床上常用组织工程材料植入骨缺损以达到修复目的。骨修复材料植入后,材料表面首先与组织细胞接触并发生作用,其各项性能对能否成功修复骨缺损至关重要。采用天然高分子衍生材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类、特点鲜明,它弥补了立法的不足、提高了行政效率,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其存在是极为必要的。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须遵循合法、正
支持仲裁、鼓励仲裁的国际趋势逐步形成和发展,仲裁在民商事争端解决中的地位得以不断提升,可仲裁事项、仲裁主体范围等不断在扩大。其中,一个突出表现为仲裁协议的效力在特
对铝、锰离子在红壤中的吸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子交换能(或吸附能)的次序为铝>锰>钙>钾,但同一离子在不同固相中的交换吸附能力有异。离子的代入量和代出量随其加入量
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黄土高原产汇流特性已发生了很大改变,这种变化影响了流域产汇流特性。以黄河中游典型流域岔巴沟为研究区域,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的
为了实现路基加宽工程中新老路基的有效连接,提出了使用土工格栅二灰改良土加宽路基的技术方法。以沧州市沿海公路路基加宽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面向岩土工程的有限元分析程序
三农问题是当今中国的一个沉重话题,这不仅因为三农触目惊心的现实,还因为它是中国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历史现实问题相互纠结的结果和体现因而成了久拖不决的世纪难题。然而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