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情感淡漠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1、前瞻性连续收集西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符合入组标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或住院患者50例为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教育年限、吸烟及饮酒与缺血性卒中组无统计学差异。2、分别用修订版情感淡漠评定量表(MAE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与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组和对照组进行情感淡漠、抑郁和认知功能测评。3、根据MAES评分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情感淡漠组和非情感淡漠组(MAES大于14分定义为情感淡漠),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睡眠时间、尿酸、血炎性标志物、NIHSS评分、MoCA评分、HAMD评分、mRS评分及病灶部位间的差异,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进入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结果:1、1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情感淡漠的发生率为34.00%(34/100),50例对照组情感淡漠发生率为6.00%(3/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1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情感淡漠单独发生率为23.00%(23/100),情感淡漠同时伴抑郁的发生率为11.00%(11/100),抑郁发生率为20.00%(20/100),其中抑郁单独发生率为9.00%(9/100)。3、1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情感淡漠患者平均年龄67.47±7.56岁,其中男性19例(55.90%),平均教育年限4.59±3.53年。非情感淡漠66例,平均年龄62.30±10.67岁,其中男性35例(53.00%),平均教育年限6.67±3.74年,两组在年龄及教育年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急性缺血性卒中情感淡漠患者中糖尿病15例(44.12%),非情感淡漠组中糖尿病14例(21.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斑块、睡眠时间、尿酸及血炎性标志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急性缺血性卒中情感淡漠组NIHSS平均得分4.53±2.05分,高于非情感淡漠组平均得分3.30±1.81分;MoCA平均得分21.50±4.41分,低于非情感淡漠组平均得分23.55±3.14分;HAMD平均得分6.85±3.90分,高于非情感淡漠组平均得分5.23±3.33分,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急性缺血性卒中情感淡漠组脑干病变12人,占35.29%;非情感淡漠组8人,占12.12%。情感淡漠组多病灶18人,占52.94%;非情感淡漠组20人,占30.3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NIHSS评分(OR:1.398,95%CI:1.044~1.873,P=0.025)、MoCA评分(OR:0.819,95%CI:0.698~0.960,P=0.014)、脑干病变(OR:8.281,95%CI:1.989~34.472,P=0.004)及多病灶(OR:3.920,95%CI:1.261~12.181,P=0.018)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情感淡漠相关。结论:1、情感淡漠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一种常见神经精神症状,可单独存在或与抑郁并存。2、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高龄、较低教育水平、糖尿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病灶在脑干及多发病灶更容易发生情感淡漠。3、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病灶在脑干及多发病灶可能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情感淡漠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