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井幕式驱动条件下合理工作制度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kt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开发的目的是减少残余油饱和度,提高采收率。目前已经提出的提高原始采收率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每种方法不仅成本高而且极具风险,这些方法往往都是通过研究改变驱油机理提出来的,既然如此,能否可以通过不改变驱油机理,只在人工补充能量的基础上以最经济简单的方法来提高采收率呢?从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理论知道油对水的置换可以达到70%甚至更高,然而在目前的注水开发中水对油的置换通常只为原始地质储量的30%-40%,同样都是油水两相之间的相互置换,为什么结果大不相同呢?比较两种置换中油水两相行为模式,认识到成藏过程中油相是由分散到聚集,油水接触面规则有序,油水进退有序,整个油驱水过程油水前缘是幕式移动,彼此相互分割很少,保持了一个良好的油水展布状态,因此,原油聚集效果好,波及系数高,驱替效率高,而在开发过程中油是由集中到分散,油水接触面混乱,水驱前缘推进不均匀,油相被注入水分割包围,连续性变差,留下大大小小的死油区,波及系数低,驱替效率低。
  基于此,能否使得开发过程中也产生类似成藏过程中的油水界面幕式移动来改善注入水波及系数呢?如果可能就无疑会极大的提高波及系数,改善采收率。研究发现如果能够在开发过程中减少油水两相彼此分割,始终保持原油在孔隙中的良好展布状态,并且与出口端相连,就能提高注入水波及系数。
  在目前传统的开发模式下,由于注入井与生产井的最短距离连线上势差梯度最大,注入水沿这条直线上发生突进所引起的指进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种指进并非多孔介质非均质性所引起而是由目前径向流开发模式下的布井方式所决定的,从而造成原油被严重分割和圈闭,且与生产井失去连通,所以采收率很低。后续采取的多种堵水、调剖及各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其结果是使原油被分割的越来越分散,所以,提高采收率效果不会很明显。
  基于上述观点,提出了幕式驱动提高波及系数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在不通过任何添加剂,节省成本的前提下,减小水对油相的宏观分散,在注水开发的基础上改变注采方式,始终以保持油相良好的连续性为目的,通过有意识的切割油相,把油藏变成一个个由水环包围的油块,在小区快内形成连续的油相,使得水驱油前缘幕式移动,更加接近平面径向流。
  本文主要是通过室内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类五点法为例,布井方式与传统的五点法大同小异,改变注采顺序,整个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对采对注,第二阶段关闭两口注水井,将生产井改为注水井,同时在中间开一口生产井。通过大量的物理室内均质平面二维物理模拟实验发现可以通过改变注采方式来保持良好的油水通道,保证油相良好的连续性,和传统上的五点法相比较起来,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了注入水波及效率,提高了采收率。基本上验证了幕式驱动提高采收率采油法技术的可行性,然而,在多次实验中发现虽然较五点法相比波及系数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不同实验中选取转向注水时机的不同,最终的注入水波及系数都大不相同,为此,需要优化生产参数,实现最大程度上的提高波及系数。
  借助数值模拟工具,以采出程度为依据,在同一注水速度下在不同的采出程度时刻转注,模拟发现转注前的生产时间直接影响最后的采出程度,模型选取的转注时间不同,最后的采出程度也大不相同,将转注前的采出程度与最后的采出程度绘制成图,以转注时的采出程度为X轴,最后采出程度为y轴,发现曲线呈抛物线形状,随着转注前的采出程度增大,最后采出程度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后,最后采出程度将随着转注前的采出程度的增大减小。
  本论文的最终研究成果为:
  1、提出一种新的采油方法即幕式驱动采油法,并通过室内物理实验和五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改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发现转注时间不同,最终采收率不同。
  2、借助数值模拟工具发现最终采出程度与转注前采出程度关系图呈抛物线,先增大后减少,存在一个最大值。
  3、验证幕式驱动采油方法较五点法具有许多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相同的原油采收率下打井数比常规打井少。
  ②在相同的原油采收率下总注水量减少。
  ③在相同的注水量下原油采收率高。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该文对膜分离技术在发酵液后处理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超滤膜在VB提取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膜分离应用研究的实验方法,考察了超滤膜分离对VB吸附过程的影响,筛选出了用于VB提取过程的较适宜的膜,确定了用于实验和工业生产的膜组件结构以及适宜的操作条件和清洗方法,并对膜通量变化及清洗效果进行了考察,提出了膜使用周期的推测方法,推测出了实验条件下平板膜和中空纤维膜的使用周期,为工业应用
学位
糠醛加氢制糠醇及2-甲基呋喃催化剂的研究,国际国内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该次实验提出新的研究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CuO/SiO环境友好催化剂,详细考察了制备原料和路线、絮凝剂及其浓度、反应温度、pH值、老化时间、焙烧时间及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通过对催化剂结构进行TEM、XRD、BET和TPR表征,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结构及其表面积、孔径、粒径等的影响,确定制备此催化剂的最优条件.将催化
学位
本文以内蒙赤峰电气石为吸附剂,以重金属离子为吸附质,研究了电气石吸附剂在水相中对吸附质进行吸附时各试验条件与吸附效果之间的关系;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描述吸附剂的吸附特性;在Cu和Zn混合溶液中的选择性吸附;在实际废水中吸附重金属,并对吸附过程中的吸附规律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学位
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以及生活区都会排出大量废水和废物,医院污水通常含有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同时医院污水中还含有重金属、消毒剂、有机溶剂、酸、碱、放射性物质等,所以,医院污水不经合理处理排入水体中将会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并将长期危害人类的健康。由于医院污水性质特殊,就决定了消毒处理是医院污水处理的关键。本论文对医院污水的消毒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研究重点是低能高效、运行稳定、无二次污染的UV
学位
超细SiO2粉是一种优质的中性无机填料,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耐酸碱、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大、吸油率高、增稠性强、耐高温、电绝缘性好、抗紫外线等特点。超细SiO2作为一重要的工业,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涂料、电子、医药等国民生产的众多行业。我国对超细SiO2的需求量逐年递增,但是我国当前超细SiO2粉的生产远不能满足需求。同时,世界市场的需求量也呈递增趋势,而一些资源缺乏国家,如日本需要向中国、印度等
学位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对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努力开发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作业的区块也不断扩大并出现了很多石油新技术。钻井区块的增加和新技术的出现对钻井液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一些特殊地层,特别是在高水敏易造浆地层钻井过程中,往往因为钻井液抑制性不足导致地层粘土侵入、钻屑造浆,钻井液流变性变差,甚至无法开泵,只能通过大量排放钻井液、稀释作用、补充新浆来维持基本性能,这种情况的
学位
目前,有杆泵举升系统能耗严重,效率普遍偏低,而且有杆抽油在机械采油中又占有很大比例。全面系统地分析影响有杆抽油系统效率的因素及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消耗的原因,开展提高抽油系统效率研究,己成为我国降低石油开采成本,实现高效经济采油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有杆泵采油己在油田开采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井身结构的改变使得井液的流入动态、井筒中杆管的受力状况、泵的工作环境都比以前要复杂的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