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开始就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政府所追求的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否定量评估一直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1]。早在1996年就有经济学家对可持续发展进行定量研究,例如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ln和其博士生Wackerangel曾经研究出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指标,这就是生态足迹指标,该项指标可以定量的测算出,一个国家及地区内人类对自然资源使用情况综合指标,该方法利用了该国家及地区内的能源以及资源转将其转化为能够为该国家及地区提供正常运转所提供的物质资源需要的生物生产性的土地(生态足迹)[2],并与该国家及地区能提供这类能源及资源所需要的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可以定量的去计算和分析该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是否是在生态可承载的范围之内,计算出该国家及地区各生产性土地的赤字和盈余。并且依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赤字的原因和趋势,根据这些原因对该国家及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政策性建议。本文所做的工作分为前期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模型的研究,然后进行文章整体结构框架的搭建及相关数据的收集及分析计算,最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动态分析及给出相关政策性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引入了人口增长对比,即2011年-2015年人口波动,从而为大连市2015年的生态赤字缓解提供了参考依据,进而为大连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性建议上,提供了有力的建议依据。本文第一章首先简要回顾了关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出现的理论背景,进而引出了生态足迹法的国内与国外的研究概况,然后根据我国现阶段环境政策及趋势阐述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并说明本文的研究结构及创新。本文第二章详细的介绍了有关生态足迹法涉及的相关概念及计算方法,包括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均衡因子、生物性生产土地等必要的概念,并且详细分析了有关生态足迹法研究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本文第三章首先对大连市有关概况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根据生态足迹法涉及的公式进行大量的计算,计算中所涉及的数据来源均来自于2011-2015年的《大连市统计年鉴》通过计算得出大连市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5.148048hm2/cap、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99691hm2/cap,并根据生态盈余模型将这些计算结果代入其中,即可计算出大连市的人均生态赤字为-4.348357hm2/cap,人均赤字较为严重,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赤字结果进行了深度分析。本文第四章采用2011-2015年的数据对大连市生态赤字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首先按照时间序列采用相同计算方法对最近五年大连市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及人均生态足迹,并将计算出的人均生态赤字进而进行全面的纵向分析,通过动态分析计算得出大连市2011-2015年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的情况。赤字分别为2.2627hm2/cap、2.4257hm2/cap、3.0274hm2/cap、4.5273hm2/cap、4.0464hm2/cap,2011-2014年赤字现象不断加剧2015年赤字现象有所缓解,主要原因为2015年大连市人口首度出现减少。通过分析近五年的人口走势及生态赤字模型走势二者基本符合。其次,第四章还对大连市生态赤字情况进行了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横向比较,以确定大连市的生态赤字情况处于全国乃至全世界什么水平。本文采用了 1997年waekernagel在《各国生态足迹》[3]一文中曾经对52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足迹做了详细计算,之所以选取这52个国家和地区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囊括了世界上95%的产出以及80%的人口,研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生态足迹可以使研究更加具有代表性。来帮助我们了解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更为理性的分析现有生态足迹状况,为大连市的生态足迹状况提供参考标杆。通过详细的对生态足迹法的计算并进行充分的对比,我国的人均生态足迹数值为1.2 hm2/cap,生态承载力数值为0.8hm2/cap,人均生态赤字为0.4 hm2/cap,而大连市的生态足迹数值为5.1 hm2/cap,生态承载力数值为0.98 hm2/cap,人均生态赤字为-4.3 hm2/cap。由此可知大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相比全国平均生态足迹大而生态承载力与全国水平相一致。从赤字水平来看,大连市的生态赤字现象属于比较严重的水平,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处在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本文还就52个国家和地区从全球角度可持续角度及地区可持续角度状况进行了分类分为分为:(1)全球及地方都可持续;(2)地方持续而全球不持续;(3)地方不可持续全球可持续;(4)地方不可持续且全球也不可持续。并就大连市生态赤字产生原因结合大连市的实际经济、人口、政治、自然环境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得出大连市产生赤字的原因为:(1)人口密度大;(2)比较高的化石能源消耗,大连市在2015年人均生态赤字水平为1.382584hm2/cap。大连有许多高能耗的企业,尽管已经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但是在大连传统企业的占比仍然比较高,因为较高的能源消耗势将会直接导致较高的生态赤字;(3)大连的生态多样性比较差,大连的生态足迹多样性各项指标不高,各种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利用的不是很平均,使得大连的生态足迹不均衡,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制约了大连的可持续经济发展;(4)消费能力不足,随着大连老龄化的加剧,且大连的居民收入相对较低,大连的居民消费能力有所下降,使得大连的消费品生产能力下降,消费需求不旺盛;(5)大连的淡水资源相对而言十分的缺乏,大连2015年水域人均生态赤字为2.602232hm2/cap。大连市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是全国人均的1/4,淡水资源不足是导致水域生态赤字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导致大连市生态赤字最根本的原因。以上所述的五个原因是真正制约大连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4]。本文第五章为文章基本结论及其政策性建议,总结性的基本结论概括了大连市各土地类型的赤字情况,并根据赤字原因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1)引导科技企业入驻吸引大量优质年轻人落户大连,改善人口结构从而改善人口老龄化从而提升生产能力,带动消费拉动需求;(2)从资源高消耗型经济发展向依靠高科技的创新性经济发展转变,尽快实行产业升级,从而减少化石能源赤字现象;(3)树立生物生产性土地概念,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合理评估土地承载力,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增长的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4)节约用水,加强城市节约用水管理,保护水资源,增加海水淡化技术,来解决大连水资源赤字现象。(5)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生产性土地的产出会越来越高,生产力的提高必然会导致生态承载力的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海水淡化的问题将会得到解决,新能源的取代等等一系列的错失都将会使得城市土地承载力提升,从而减少生态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