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和艾灸防治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差异及效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针刺和艾灸两种不同干预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及相关机理。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为切入点,观察针刺和艾灸对于IB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差异;以IBD小鼠为研究对象,初步揭示针刺和艾灸对IBD小鼠的干预效应及机理差异。通过对针刺和艾灸两种干预方法的疗效差异及作用特点进行研究,为临床针灸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1.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IB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艾灸组、阳性药物组。针刺组和艾灸组选取患者的天枢(双侧)和足三里(双侧)进行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次20分钟,连续2周。阳性药物组给予患者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IBD患者的临床疗效,以疗效评价评分表为主要结局指标,以中医症状积分为次要结局指标,并通过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量表(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IBDQ)对针刺和艾灸后患者整体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价,观察并分析针刺和艾灸在IB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差异。2.将60只C57/BL6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阳性药物组。空白组小鼠正常饮水,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阳性药物组饮用0.75%浓度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水溶液复制IBD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不做干预。针刺组和艾灸组选取小鼠天枢(双侧)和足三里(双侧)进行干预,每天1次,每次15分钟,连续2周。阳性药物组给予美沙拉嗪(200 mg·kg-1)灌胃,每天1次,连续2周。观察小鼠一般情况(体重、摄食饮水、活动度、反应度、排便性状),结肠组织形态,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观察结肠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液和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NF-κB、IL-1β、IL-17、IL-6、IL-10)含量,明确针刺和艾灸对IBD小鼠的干预效应;通过16S rDNA技术对各组小鼠粪便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寻找针刺和艾灸作用的关键菌群。通过GC-MS和LC-MS技术对小鼠结肠内容物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筛选针刺和艾灸作用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探究针刺和艾灸对IBD小鼠作用效应差异及机理。结果:1.针刺和艾灸对IBD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1)治疗总有效率:针刺组总有效率81.48%,艾灸组总有效率82.14%。两者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症状积分:治疗2周后针刺组和艾灸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01)。针刺和艾灸的组间比较,中医症状总积分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但在单一症状中,两者体现的调节能力不同。针刺治疗后腹痛的中医症状积分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艾灸治疗后肠鸣矢气和形寒肢冷的中医症状积分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3)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针刺和艾灸治疗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和艾灸二者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针刺和艾灸对IBD小鼠的实验研究结果:(1)针刺和艾灸干预后,两者小鼠的体重上升,相对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组织的损伤程度减轻,血液中和结肠组织中的TNF-α、NF-κB、IL-1β、IL-17、IL-6的含量下降,IL-10的含量上升。(2)针刺和艾灸均可调节IBD小鼠的菌群失调,但两者对IBD小鼠菌群结构组成及差异菌的影响不同。在属水平上,两者共有差异菌19个,针刺特有差异菌14个,艾灸特有差异菌3个。(3)针刺和艾灸均可调节IBD小鼠代谢紊乱,但涉及通路不同。两者共有通路16条,多与炎症、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相关。针刺特异性调节精氨酸的生物合成,艾灸特异性调节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卵巢甾体生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与氨基酸代谢、神经信号传导、能量代谢以及抗炎相关的通路。结论:1.针刺和艾灸对IBD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两者在整体疗效上未显示出明显差异;但在单一症状的调节能力显示不同,针刺对缓解腹痛的作用更强,艾灸对于肠鸣矢气和形寒肢冷的调节作用更明显。2.针刺和艾灸均可改善IBD小鼠的病理状态、减轻肠道黏膜损伤,调节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改善肠道菌群失衡,调节代谢紊乱。但二者对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及差异菌属的调节不同。两者均可调节IBD小鼠的代谢物和代谢通路,但艾灸在氨基酸代谢、神经信号传导、能量代谢以及抗炎相关的通路的调节更广。
其他文献
青年科技人才是农业科研院所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是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有力推动者。文章以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对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现状、成长环境进行分析,并对现有政策进行解析,从人才评价、使用管理、发展激励等多个维度探究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符合青年人才成长规律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以期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鼓励青年科技人员早日成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
期刊
为了弘扬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民族节日、普及龙舟竞渡的健身价值,该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龙舟竞渡的母体端午节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开展调查研究。结论:由于人为的破坏、外来文化的冲击、环境的改变、文化自身的堕距,端午节逐渐在淡化,出现文化断层;文章尝试从政府引导、调动参与主体的主动性、端午节活动形式创新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研究价值:在尊重传统节日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展对端
期刊
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于2019年荣获茅盾文学奖。《人世间》围绕周家展开叙述,主要讲述了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五十多年的社会历史变迁。梁晓声着重描绘了工人家庭、知识分子家庭和干部家庭三类家庭,其中,他把关注点主要放在工人家庭身上,而把知识分子家庭和干部家庭作为对工人家庭创作的补充。实际上,梁晓声想从工人家庭、知识分子家庭和干部家庭的视角出发,通过阶层分析的方法尽可能全方位
学位
报纸
<正>目前,正值高校大学生毕业季。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眼下,如何更加促进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青年就业,迫在眉睫。从中央到地方,主管部门、各个高校都在出台促就业的相关措施。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目前正值中国大学生毕业季,会展行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如
期刊
为了分离得到藏羊瘤胃中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芽孢杆菌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本试验选用纤维素刚果红选择性培养基从藏羊瘤胃内容物中筛选纤维素降解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筛选、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测定、序列分析和同源性分析鉴定分离菌株,并利用抑菌试验、生长曲线测定、药敏试验、耐高温试验和耐酸试验分析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纤维素刚果红选择培养基上菌落呈红色,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硝酸盐
期刊
噪声功率谱密度矩阵的估计在波束形成中非常关键。基于多通道语音存在概率(Multichannel Speech Presence Probability, MCSPP)估计噪声功率谱密度矩阵的方法,利用语音存在概率逐帧更新噪声功率谱密度矩阵。因此,语音存在概率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噪声功率谱密度矩阵的估计精度。传统方法估计语音存在概率时依赖于噪声平稳假设。在变化较快的非平稳噪声上,估计的语音存在概率存在拖
期刊
期刊
河北下花园古城梁东坡洪水庄组下部和上部藻层泥质白云岩中,存在大量直径8-25mm,的炭质薄膜化石7属8种.用生物标志物(化学化石)的研究结果,讨论这些化石的生物学性质和可能的亲缘.确认这样一些丰度极大的化石主要来源于后生藻类.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有重要影响。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让科学学科教育备受重视,因为这一学科可以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也能了解科学知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也同样有重要影响。所以本文就对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探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