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激素对马缨杜鹃生理生态和花芽形成的影响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nlmnbal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处于花芽形成期的贵州马缨杜鹃为实验材料,用不同的外源激素进行人工喷洒处理,结合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马缨杜鹃花芽形成过程,并测定了马缨杜鹃叶片光合特性、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的变化,探索外源激素对马缨杜鹃花期调控的内在生理生态机制,以期为贵州百里杜鹃花期人工调控提供科学数据。主要结果如下: 1、外源激素没有改变马缨杜鹃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类型,均为典型的不对称双峰曲线,也没有改变其峰值出现的时间,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出现在上午11:30点左右,中午呈现“午休”现象,下午15:30点左右又逐渐回升出现第二高峰,第一峰值明显大于第二峰值。非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因子。 2、在100mg/kg和200mg/kg GA3两个浓度下,随着喷洒次数的增加,马缨杜鹃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其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39.9%和21.8%。叶绿素含量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也随着光合速率升高而增加,而胞间CO2浓度则下降。所以说,外源激素对马缨杜鹃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与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有关。 3、在200mg/kg、400mg/kg乙烯利、500mg/kg乙烯利和100mg/kg2,4—D及500mg/kg乙烯利和200mg/kg2,4—D混合激素处理下,随着喷洒次数的增加,马缨杜鹃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下降,其中500mg/kg乙烯利和100mg/kg2,4—D混合激素处理最明显,其净光合速率于对照相比下降了7.72μmol CO2·m—2·S-1,其叶绿素含量同时也降低,降低效果大小依次为500mg/kg乙烯利+100mg/kg2,4—D、400mg/kg乙烯利、500mg/kg乙烯利+100mg/kg2,4—D、200mg/kg乙烯利。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随着光合速率下降而降低,而胞间CO2浓度则上升。所以说,高浓度的乙烯利和2,4—D抑制了马缨杜鹃叶片的光合特性,同时影响了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 4、实验中其他处理对马缨杜鹃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5、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处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马缨杜鹃花芽形态结构,其雌蕊和雄蕊表面纹饰大小也有明显的差别。在25倍扫描电镜下,200mg/kg GA3处理花芽个体形态最大,500mg/kg乙烯利+100mg/kg2,4—D及500mg/kg乙烯利+200mg/kg2,4—D混合激素最小,100mg/kgGA3、200mg/kg乙烯利和400mg/kg乙烯利与对照相似。在85和550倍扫描电镜下观察花芽的雄蕊和雌蕊,表面纹饰主要以穴状和瘤状为主,GA3处理雄蕊和雌蕊表面纹饰小穴比对照的稍大,分布均匀,而乙烯利处理的纹饰密集且细,分布不均匀,其中表面饰纹小穴大小依次为200mg/kg GA3、100mg/kg GA3、H2O、500mg/kg乙烯利+200mg/kg2,4—D、200mg/kg乙烯利、400mg/kg乙烯利、500mg/kg乙烯利+100mg/kg2,4—D。
其他文献
中国历史上的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代,由于非汉民族因素的强力介入中原地区,由于制度设计造成的尾大不掉、干弱枝强①,导致这280余年间,政权兴替之频繁、疆域变动之复杂、政区
我国现今的水资源面临着重大危机,针对日益突出的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水利部提出了“洪水资源化”的新治水思路,即由当前的“控制洪水”转向为“洪水管理”。水库作为重要的防
黄河宁蒙河段从宁夏中卫县南长滩入境,于内蒙古准格尔旗马栅乡出境,穿越25个市、县(旗、区),流程1203.8km,扣除峡谷河段239.8km、库区段94.5km,治理河段长869.5km。黄河平原河段两
两晋南北朝时期巴蜀佛教发展并生存的地理环境是:地方实力派人士的支持,相对中原地区更加安定和平的环境,本地区浓厚的宗教传统,相对闭塞的交通环境.通过分析释慧皎《高僧传
近年来,人类对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极大地加快了油气资源的开采与消耗。与此同时,由于陆地和浅海石油资源的逐渐耗尽,如何从偏僻遥远、环境恶劣的地区开采运输油气成为工程师们面
小鼠遗传学研究目前已经进入复杂性状相关基因研究阶段,这一阶段要求模式动物具有尽可能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最近研究表明野生小家鼠连锁不平衡程度低,SNP分布密度高,是复杂性
《禹贡》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文献之一.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禹贡》进行研究,但至今未能形成定论.作者整理和归纳了从古至今学者关于"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句存在的争议,对
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掌叶半夏蛋白是其主要药效成分,常被称为掌叶半夏凝集素(Pinellia pedatisecta agglutinin,PPA)。掌叶半夏凝集素是一种从掌叶半夏块茎中分离纯化出来的植物蛋白,它是一种能与甘露糖专一性结合的植物凝集素,具有凝血、抗肿瘤、杀虫等重要的生理作用。近年来,研究掌叶半夏蛋白对多种害虫尤其是对同
《史记》载孔子"序书传",《尚书》作为中国早期的地理文献,具有重要地位.因经今古文之争,对《尚书》的认识和解说历朝历代均有所不同,这也表现在被奉为"中国地理学之祖"的《
中俄输油管线约有510公里穿越我国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地区,其沿线的多年冻土在气候条件、自然地理及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融沉性也有一定差异,由此产生的差异性沉降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