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对话—伦勃朗中年以后自画像与梵高自画像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历史上的绘画大师,同样也是整个欧洲历史上的绘画大师,对于他的研究可谓从没有停止过,而伦勃朗作为西方历史上的肖像画大师,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一方面是由于他在继承卡拉瓦乔强光暗影式的画面语言并将这种画面形式推向人性艺术的深层内涵,另一方面便是伦勃朗以独特的对于人性的理解创作了西方历史上数量庞大的自画像,任何一位研究伦勃朗的人都无法绕开他的自画像艺术,同样继伦勃朗之后荷兰历史上的另外一位绘画大师梵高也以其数量可观的自画像著称,同样的历史地位,同样的国家出生,演绎出如此辉煌的历程,这似乎使得本文的研究意义凸显出来。本论文便是从荷兰历史上两位绘画大师自画像这一角度切入,试图对伦勃朗、梵高自画像创作的精神内涵,心路历程有新的发现。本论文对伦勃朗的研究是从中年之后自画像入手,将中年以后自画像分为破产前与临终前两个阶段研究,主要采用图像学角度的研究方法展开,;而梵高由于其生命历程的短暂性以及绘画过程的阶段情绪性,对于他的研究集中在1885年~-1889年四年之间,这四年间梵高以其惊人的耐力画了40幅自画像,这基本是他一生的自画像,对于他采用图像学角度去研究的同时也采用了文献参考法,通过两位大师画面形式语言所反映的差异性得出大师最后心灵深处的相同性,从中读出他们的秉性、状态,精神世界,明白大师的真切所在。本篇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解释何为西方油画自画像及其表现意义,同时对于本文所涉及的两位以自画像著称的大师做简要的介绍。第二章分别从两位大师自画像中的画面构成、画面语言、表现技法以及自画像中所反映的各自的心路历程四方面分析两人自画像的差异性。,这四方面的差异是综合性的同中有异与异中有同的差异。将其分开进行是基于比较法的要求,即比较是有条件的展开的,要全面的认识伦勃朗中后期自画像与梵高自画像还需要统和起来分析。第三章主要从两位大师一生中最真实的本性流露的最后自画像入手,探讨两位大师自画像的独特之处,倾听两位大师内心深处的对话,并指出大师心灵深处的凄凉、孤独、无助、落寞与信念是其永远的相同性。本课题主要通过文献参考法、分析综合法、历史比较法、个案分析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达林顿管在汽车电子电路中应用很多。从早期的单纯控制电子点火到现在的发动机集中控制,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如解放CA1092型汽车6TS2107型点火电子组件、JFT106型电子调节器、
软装饰是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软装饰的服务对象不仅应该是少数高端人群,还应该更多的把视线投向作为消费主体的广大群众的需求上。本文从工薪阶层和低收入者的角度出发
倪洪进先生1935年出生于上海,1947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师从杨嘉仁、周广仁、勃隆斯丹、范继森。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钢琴系本科,她是直到80年代初期以前,我国唯一的在
胆铜生产思想一般认为源于汉代,其实自春秋战国时代就萌芽了。以后逐渐认识到胆矾得铁可化为铜。魏晋南北朝已知用胆土煎铜,北宋把胆铜思想化为现实,解决当时“钱荒”问题,创
外宣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形象的宣传。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与其他国家所认可的国家形象之间差距颇大。不同于普通的汉英翻译,外宣翻译的政治性强,其中的误译
随着人类步入工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工业文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不断进行深入研究。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认
当看到一幅表现主义人物画作品的时候,总会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这些形象有些怪诞,有些诡异,亦或十分的抽象。总之千奇百态,无所不有。但更为吸引我的是那些画面所传达
市场细分是厂商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挖掘潜在市场最常采用的一种营销手段。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一种新型投资理财方式,逐渐被市场中投资者接受;它是由银行发行的、挂钩相应投资
俾斯麦是德国十九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他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促成了德国的统一,并保护新生的德意志帝国度过了她最脆弱的襁褓期,他的政治思想和策略给德
词汇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大多数对外汉语课堂是由词汇教学开始的,除此之外词汇还是学生在课下预习自学的重点,具体来说不管是课堂教学也好,学生自学也好,词汇教学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