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武汉市杨园社区餐饮服务员的调查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155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人的社会化理论出发,通过对武汉市杨园社区从事餐饮服务的566名农民工的调查,描述了现阶段城市农民工职业适应水平的基本情况,并运用高级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现阶段城市农民工职业适应水平的具体因素。 研究发现,城市农民工的职业综合适应水平较高,其中技能层面的适应水平和人际层面的适应水平要高于心理层面的适应水平。影响城市农民工职业适应水平的因素有:农民工对其收入的满意度、农民工对自身的身份预期、社区成员的友好程度、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农民工的职业期望和性格外向。这六项因素最终形成“预期角色”,“内部潜能”和“报酬感知”三个因子影响着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水平。其中报酬感知因子对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水平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直接作用,而内部潜能因子对职业综合适应水平的影响主要通过报酬感知因子的间接效应而实现。 通过上述的分析与讨论,笔者初步构建了一个继续社会化过程分析图,并试图阐释了基本社会化结果、继续社会化因素对个人继续社会化水平的影响关系。笔者认为:继续社会化因素在较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人的继续社会化水平,而基本社会化结果则更多的通过继续社会化因素来间接影响人的继续社会化水平。
其他文献
自杀即是心理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生活于社会中的个体,面临着家庭、环境、工作、学习等多重压力,有些个体会因为无法承受这些压力而选择自杀。一般而言,社会因素是导致个体自杀的
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社会的相互交往日益密切。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国家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正面的国家形象有助于一国获取国际信任,增进国际合作
本文追溯李景汉先生的足迹,在“反思性继承”的基础上对挂甲屯、马连洼、黑山扈、东村等京郊四村进行再研究。我们看到京郊四村村民经济生活80年的变迁轨迹,80年间,从中华民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