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吸附强化分离浓缩生活污水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smbb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污水处理工艺因其高能耗、高CO2排放的特点无法满足现在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理解的加深,实现污水处理工艺的全面资源化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厌氧技术作为一种较成熟且能实现有机能源和营养元素回收利用的技术满足了实现污水处理工艺全面资源化的要求。但过低的生活污水浓度是限制厌氧技术得到有效利用的最大障碍。进行污水浓缩预处理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的关键步骤。为尽量减少污水中有机能源的生物损耗,采用物化法对生活污水进行浓缩是最佳的选择。本研究提出了混凝吸附预处理-沉降分离和混凝吸附预处理-过滤分离两条路线对生活污水进行浓缩,并设计了升流式泥渣层反应器和双层滤布动态膜反应器进行路线可行性的验证。首先根据原水水质对常用混凝剂和吸附剂进行了筛选和复配,并初步探讨了混凝吸附预处理的机理。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PAC)60mg/L,粉末活性炭40mg/L时的复配效果最好,硅藻土作为天然既具有混凝效果又有吸附性能的天然矿物质,也有一定的效果。混凝吸附复配能通过对污水中悬浮态、胶体态、溶解态物质的共同作用使得污水中有机物转移到固相中,而更易分离浓缩。通过升流式泥渣层反应器试验,验证了混凝吸附-沉降分离浓缩生活污水的可行性,并得到了其最佳运行参数和运行效果。连续运行实验中COD去除率在80%左右,SCOD去除率在40-50%之间。在一个短周期(一个污泥停留时间)内,约有64.6%的COD被浓缩下来,随出水流失的COD占19.6%,被生物作用消耗或其他损失占15.8%。通过双层滤布动态膜试验,验证了混凝吸附-过滤分离浓缩路线的可行性。经过70h浓缩,浓缩液COD从615mg/L增长到大约4500mg/L。29.3%的COD随出水流失,70.7%的COD的被截留在反应器中,其中44%存在于浓缩液中。其中26%的COD损耗可能是因为生物降解或附着在反应器及滤布表面未能测出。运行过程中主要膜污染来源于泥饼层污染,凝胶层污染很轻,膜通量经物理清洗后可恢复至初始状态。
其他文献
安全生产是变电站日常生产过程中最核心的要求。在变电站施工现场中,要面对高压危险设备,施工人员进入现场佩戴安全帽是必要的安全措施。而且对于不同身份的人员,要求佩戴的
苯乙烯是一种典型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以及臭氧层都会造成危害。生物法作为一种新型废气处理技术,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正在受到国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但临床不是以喘促哮鸣为主要表现,而以长期咳嗽反复发作为主。笔者从1995年1月至1998年10月用中医哮喘理论辨证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
探讨临床路径在脑出血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脑出血病人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正>在"以药养医"制度下,儿科医生收入偏低。一个"小毛头"用一支先锋六号可以打3天,但如果是成人,一次就可以打6支。儿科是医患关系的"重灾区"。一个孩子生病,最夸张时有6个
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要使广大教师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必须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
本文对现代至当代心理学理论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行为联想派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作了比较研究,指出了它们在对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从其优劣的比较分析中提出了对心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下属的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一直以来都是生物医学信息领域内容与技术的领跑者,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库。PubMed Central(PMC)是
传统词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移动学习方式给词汇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借助移动设备,学习者能够在课堂外随时随地进行词汇学习。文章以频率效应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和输入输出理
开封朱仙镇和滑县李方屯同处中原大地,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两地却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木版年画艺术风貌。本文力图通过对当地民风民俗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揭示两地年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