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建筑形态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gaoaiping0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与建筑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极端气候与建筑形态的关系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于鲜明的气候特征对建筑形态恒常而深远的影响。人类在气候适宜的地方或许并不需要特定的庇护所,但在极端气候地区必须针对气候进行建造活动。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适宜的人居环境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在社会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矛盾愈加凸显,人们的建设活动已经对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造成了伤害。本文正是立意于此,以我国西北干热地区为典型代表,试图对极端气候区建筑如何应对恶劣的生存环境背景,如何在相对匮乏的自然资源条件下实现当代地域建筑的再发展等问题做出探索。第一章为绪论,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并对相关核心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说明。第二章,探讨了极端气候地区鲜明的自然物质特征,从直接与间接两个层面阐述了极端气候对建筑形态的深远影响,明确了二者“制约与应对”的关系。分析适宜技术理念在极端气候区当代建筑形态发展中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第三章,分析西北干热地区的生存环境背景,从六个方面总结了传统建筑形态中应对极端气候的低技术经验。明确传统技术是现代适宜技术发展的基础,并指出其局限性。第四、五章,在传统技术模式和形态语汇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实例,融入现代材料、技术以及设计理念进行适宜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分别结合直接、间接气候因素探讨了西北干热地区建筑形态的再发展,从而将气候适应性的设计策略融入建筑形态的整体创作当中。最后一章是结论,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重要观点和内容做出说明。
其他文献
以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2010—2013年与移动互联网和媒体相关文献的关键词为研究对象,采用词频统计和内容分析法,以bibexcel与ucinet为数据统计和分析工具,既从整体又对部分关
宗教艺术学是艺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宗教艺术学需要明确自身的学科体系定位及其不同于艺术学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与意义等。宗教艺术学的研究体系主要包括宗教艺
在旅游业蒸蒸日上发展的今天,努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但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解决当地人民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响应国家号召,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同时,
基于宏观的网络结构与微观的关系强度对于知识流动都有重要影响的观点,通过仿真模型对基于无标度网络架构的非正式知识网络在不同交互策略下,以及不同群体交互水平下的知识流
随着农产品流通的加速发展,农产品包装日益影响着农产品产生的经济效益。文章尝述通过分析当前市场上农产品包装现状,深入探讨流通环节中农产品包装的作用,并针对网购环境下
利用1986~2000年成都地区的雷暴资料,分析得到:成都地区的多年平均雷暴日数在24~30之间,属雷暴较多的地区之一。季节性显著,冬季无雷暴,盛夏雷暴日数占全年雷暴日数的2/3左右。
<正>一、前言简单的生产、交易产生了古代的早期计量活动;工业化生产、大批量的贸易,特别是海外贸易时期频繁的计量需求和活动,催生了经典计量学的萌发;现代工业化大规模的跨
综述了时间压力与员工创造性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状况,归纳了关于两者关系的已有看法,在对以往研究进行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对时间压力的性质进行区分,探讨两者
以我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将传统培养模式与学徒制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探索适合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以福建省山区为例 ,在对福建省水土保持实验站、建瓯市牛坑龙水土保持试验站长期观测、实验资料深入分析对比的基础之上 ,探讨了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