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竹商品叶发生规律及枝叶生长对钩梢的响应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林的综合经营效益,摸清麻竹商品叶的萌发规律,本文以重庆荣昌县退耕还林12年的麻竹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麻竹林中全梢竹和断梢竹的商品叶的萌发规律,发现麻竹自然断梢后的商品叶明显增加的现象,以此为依据,于2012-2014年开展了以钩梢为主,辅之以施肥、覆土等常规营林措施的麻竹商品叶高产高效培育技术研究。本文研究了营林措施钩梢对麻竹林冠层叶片空间分布、麻竹生长特性、麻竹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叶片的氮分配、麻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钩梢强度对麻竹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对不同营林模式下麻竹林的经营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提出了最佳的麻竹林商品叶用林培育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麻竹林冠层商品叶片空间发生与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预测模型(1)无论是全梢竹,还是自然断梢竹,其2a生和3a生麻竹的商品叶数量、叶容量、总叶质量都高于1a生麻竹。1a生全梢麻竹枝下高要低于2a和3a生麻竹,断梢麻竹具有相似的规律。断梢麻竹的商品叶数量比全梢竹增加31.01%;枝下高则显著下降,降低33.3%;断梢以后基部叶容量、商品叶数量、叶质量大幅增加,中部叶容量、商品叶数量、叶质量出现小幅减少,使得商品叶的采摘高度降低。(2)商品叶数量与竹子高度呈极显著相关,与枝下高极显著负相关;与全株叶总质量、全株叶容量和胸径都显著相关。按相关程度排序为竹高>枝下高>胸径>叶容量>总叶质量,其中竹高、枝下高和胸径是主导因子。(3)全梢麻竹以商品叶数量与竹高H、枝下高h、胸径D的多因子线性拟合模型效果最优,最优方程为Y=420.717+9.703D-39.530H+63.229h;断梢麻竹以单因子冠长L与商品叶数量的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佳,最优方程为Y=1/(1/8+0.005×0.929L)。(4)根据叶片长和宽拟合的模型,当宽度等于8cm时,叶片长度可达到36cm,已超过市场收购商品叶36cm的长度标准。2、钩梢对麻竹构件生物量分配及商品叶产量的影响麻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为秆>枝>叶。叶生物量、叶/枝和叶/秆生物量比呈2a>3a>1a的规律趋势。随着竹龄的增加,枝、秆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枝/秆生物量比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2a和3a生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高于1a生立竹,秆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小于1a生立竹。此外,随着竹龄的增加,立竹减少了对基径0-8mm枝生物量的投入,增加了对基径8-16mm、16mm以上枝生物量的投入,有利于提高空间拓展能力,截获更多光资源。钩梢强烈影响了生物量分配格局,钩梢显著减小了枝、叶、秆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立竹钩梢后增加了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少了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同时提高了单叶叶面积和干重,增加了基径8-16mm、16mm以上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小基径0-8mm枝生物量分配比例,以权衡枝叶的生长,提高麻竹立竹的对环境的适合度。钩梢后叶/枝、叶/秆、枝/秆生物量比升高,表明生物量更多向叶和枝倾斜。钩梢竹商品叶数量较全梢竹增加29.68%,而且发生部位明显降低,基部(≤4m)商品竹叶数量增加79.73%,中部(4-8m)商品叶数量增加25.81%,降低了采摘高度,有利于商品叶的采摘效率。3、钩梢对麻竹光合作用和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3.1、钩梢对不同竹龄麻竹叶片光合生理特征及叶片氮分配的影响对比不同竹龄的生理生态指标,2a生竹具有较强的光合同化能力,其次为3a生竹,最后为1a生竹。与全梢竹相比,钩梢竹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最大羧化速率(Vcmax)升高,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下降。同时,通过减小LMA、降低Chla/b值、提高Car含量,维持Chl含量来增强对光的捕获,保证光合能力增加的同时,增加了对光合机构的保护。钩梢竹分配更多的叶氮于羧化系统和生物力能学组分中,保持叶氮于捕光系统的投入基本不变,优化了氮分配机制。因此,叶氮分配机制是其对钩梢响应的策略之一。3.2、钩梢强度对生理特性的影响4组不同处理(轻度钩梢T1(截去冠层高度的1/4顶梢)、中度钩梢T2(截去冠层高度的1/3顶梢)、重度钩梢T3(截去冠层高度的2/3顶梢),及不钩梢处理作为对照CK)。(1)4组不同处理笋期内麻竹生理特性(光合、蒸腾、水分利用效率、叶片水势)整体趋势都呈盛期>末期>初期,其中T3处理在不同笋期时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2)钩梢后显著提高了麻竹立竹的光合能力和蒸腾能力,盛期和末期时的净光合速率(Pn)大小关系,均表现为:T2>T1>T3>CK,在盛期和末期T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是CK的1.35倍和1.33倍。初期、盛期和末期的蒸腾速率(Tr)大小关系都表现为:T3>T2>T1>CK。(3)钩梢后蒸腾速率和叶片水势均高于CK,表明钩梢提高了麻竹立竹水分可获得性,提高了立竹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减少了其对土壤水分的需求。(4)T1和T2处理笋期内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CK,其中以T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值最高。T3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在初期时与CK差异不显著,盛期和末期的时候均显著低于CK,表明适度钩梢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认为中度钩梢(T2)处理在生物量分配、商品叶产量和生理特性均有明显优势。4、不同营林模式麻竹林经济效益评价不管是钩梢立竹还是全梢立竹,施肥均能增加了枝、叶、秆的生物量。施肥后钩梢立竹的枝、叶、秆、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的增加量均低于全梢立竹的增加量,这可能与施肥和钩梢的交互作用有关。施肥显著影响植物构件间的分配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均显著增加了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降低了秆的生物量分配比例;施肥和钩梢均提高了叶/生物量比。同时,对比施肥或不施肥处理的钩梢立竹和全梢立竹,发现钩梢也提高了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降低了了秆的生物量分配比例。无论是钩梢还是不钩梢,施肥增产作用明显,即全梢林中施肥较不施肥出笋个数提高了27.78%,钩梢林中施肥较不施肥出笋个数提高25%。对比钩梢竹林和全梢竹林,施肥+钩梢模式较施肥+全梢模式出笋个数减少13.04%,笋产量减少7.43%;但钩梢后提高了单个笋的质量,减少了初期的出笋比例,增加了盛期和末期的出笋比例。综合考虑不同营林模式经济效益分析,发现以施肥+钩梢模式经济效益最高,其年利润达到20436元·hm-2。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HLAⅡ类基因频率所作的系统进化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我国族群之间具有南北差异,山东汉族属于我国北方汉族群体,而达斡尔族与我国北部地区阿尔泰语系群体聚类,与北方
现有两种假说:一是病毒仅将其髓核物质(即核酸)经突起注入到细胞质中,而衣壳留在细胞表面;二是病毒粒子通过内吞方式进入细胞。以上两种假说均是建立在用体外培养细胞进行研究的
随着集成系统的不断发展,对非互易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小型化、集成化、低插损等。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外加偏置磁场下,旋磁介质表面对电磁波具有单向传输特性,该发现为研究单向电磁波的传播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首先给出了外加磁场下旋磁介质张量磁导率的推导,并分析了其时间反演对称性破缺的原因,该时间反演对称性破缺将使得旋磁光子晶体边缘处存在具有单向传输特性的手性边缘态(Chiral Edge Sta
学位
菊粉酶是天然果聚糖的水解酶,许多微生物可产生菊粉酶。菊粉酶可以催化菊芋中的果聚糖水解为果糖或低聚果糖,因此利用菊粉酶水解菊粉生产果糖或低聚果糖具有重大的工业化生产潜力。 从菊芋根际周围土壤中筛选出的46株产菊粉酶的丝状真菌中,通过进一步复筛,筛选出产菊粉酶酶活力较高的3株丝状真菌,选取产酶活力最高的霉菌菌株A24进行进一步研究。经过进行菌种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确定霉菌菌株A24为黑曲霉。经单因子试验
陆维钊先生在松江女中主要教授国文,兼及师范科部分应用课程教学,此外还担任一定的校务工作.我们先据当年的部分史料,试着还原陆维钊先生在松江女中国文教学上的一些情况.松
期刊
一九五九年我考入了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幸运地接受了几位大家的亲自教诲,这使我终生难以忘怀.rn陆维钊老师是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由杭州大学中文系调来任
期刊
目前国内外在深空探测领域发展迅速,RSR(Radio Science Receiver)接收机是深空探测中的关键性设备,为人类在深空探测中认知宇宙、探索地外文明提供了硬件条件。   本文的目
本研究从中国南海近海沉积物中分离出94株海洋放线菌,其中87.3%为链霉菌,其优势类群为烬灰类群和灰红紫类群。通过平板对峙试验考察了海洋放线菌对六种水产病原弧菌的抑菌活性以
陆维钊先生是我的恩师.因为我们以前也是普通的人,普通的年轻学子,正是因为得到他的提携,才有后来的成就.没有这一关,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没用,而且也不会有这么大本事.因为训
期刊
  本研究利用DNA微阵列膜杂交技术,对31个前列腺癌相关基因在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初步发现13个基因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