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副鳅属(Paracobitis)鱼类的谱系分化与三江并流区地理历史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鳅属(Paracobitis)鱼类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及其周边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四川的交界地带和云南、重庆、贵州的交界地区,包括中国五大水系:长江(金沙江)、珠江(南盘江)、澜沧江、怒江、黄河(渭河),涉及了横断山区、“三江并流”区等热点地区,该属鱼类是研究河流-山脉隔离形成和演化与青藏高原三期运动之间关系很好的动物模型。   副鳅属鱼类鉴别特征主要为在尾柄上、下具有由细小鳍条支撑的发达软鳍褶、且尾型多为圆尾、平截尾。中国副鳅属鱼类被描述过的物种有11个种及亚种,目前有效种为9种,其中包括2个亚种;论文研究过程中发现2新种,其中1种被描述(南盘江副鳅)。   研究中选用了线粒体基因组中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和核基因组中的重组活化基因1(RAG-1)作为遗传标记。测定了6种中国副鳅属鱼类和1种外群(横纹南鳅)的103条Cyt b基因全序列(1,140 bp)和90条RAG-1基因部分序列(902 bp)。基于Cyt b和RAG-1基因序列对中国副鳅属鱼类的谱系分化进行探讨,并结合该属在中国的分布格局和分子钟假说探讨三江并流区的地理历史。   隔离分化是副鳅的主要成种机制,其演化及分布格局的形成与第三纪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密切相关。青藏运动B幕(约2.5百万年前)的抬升运动使无量山地区的一群副鳅祖先最早独立出来,逐渐形成了现今无量山地区的支系(待定种)。青藏高原C幕(约1.7百万年前)使得云贵高原西部进一步抬升,金沙江与澜沧江之间的云岭山脉+哀牢山脉对副鳅属鱼类的祖先形成有效隔离,副鳅属鱼类的谱系再次因地理隔离而分化成两大支系:分布于澜沧江、怒江的拟鳗副鳅种组和分布于金沙江、南盘江的红尾副鳅种组。
其他文献
随着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技术的发展,当逐渐面向生化分析时,芯片实验室技术应运而生,自1990年初次提出这一概念,至今仅有二十年时间,已能够在厘米见方的
随着硅基金属.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沟道长度减小至30纳米[1]以下,沟道长度已经逐渐和载流子平均自由程相比拟,载流子在沟道中仅遭遇少数的散射事件,传统的用
陆地生态系统一方面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另一方面通过呼吸作用或扰动释放CO2,从而形成了大气-植被-土壤-大气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研究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
有机磷农药的广泛使用在保证农业丰产丰收的同时,也造成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及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前环境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水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对保证食品安全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二氧化钛(TiO2)纳米材料在太阳能电池,污染物降解,光解水方面有着良好应用。然而,TiO2属于宽禁带半导体,只吸收紫外光。为扩展其光响应范围,在化学掺杂和表面敏化方面进行了
土壤侵蚀随机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是研究土壤侵蚀效应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丘陵坡面两种小区尺度(微型小区和典型小区)五种覆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以六个连续观测雨季的
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存在于健康植物体内或其生活史中的某一阶段位于植物体内的真菌。也有学者认为内生真菌是指整个生活史或生活史的某个阶段,侵入植物组织内,并且不会引起宿主
在纳米尺度对光的操控是人们孜孜以求的梦想,近年来广受研究的纳米金属结构为实现这一梦想提供了可能性。1998年Ebbesen等人在实验中发现了光在亚波长金属小孔阵列结构中增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