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式人工喉临床应用及声学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喉全切除是治疗晚期喉癌及下咽癌的主要方法,手术后发音问题是患者关注的重点之一。喉全切除后患者丧失发音功能,不能与他人正常进行语言交流,(使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减弱),在精神上产生很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如何让无喉患者发音,提高发音质量,是国内外许多学者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将机械式人工喉应用于喉全切除患者,以解决全喉术后无喉者的发音难题。并采用计算机声学测试方法对该人工喉声学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旨在为客观评价人工喉的发音功能及技术改进提供指标参数。 方法: 选择2005-01/2007-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喉癌全喉切除气管造瘘患者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44~79岁,平均63岁。病程2个月~2.3年。应用机械式人工喉并经过发音训练,2个月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声学(声时、声强、语图等)效果的评价。测试在隔音条件下进行,环境噪声45dNA)以下的实验室进行,测试前受试者进行短时发音训练。检测项目及方法:①声时及一口气音节数:患者直立挺胸,深吸一口气,然后缓慢呼气,同时用人工喉发持续元音“a”,直至发音停顿为止,记录一次呼气过程声音最长持续时间,然后数1、2、3……,记录一口气能发最多音节数。②最大声强:选用声强级测试仪进行测试。让患者用机械式人工喉以最大发音响度发持续元音“a”,用声强计记录发音时声音强度。③语图:采用“电子计算机语图测试系统”进行测试,语音信号经计算机软件系统分析处理后在荧光屏上显示为三维彩色语图。受试者口距话筒10cm,用人工喉发元音“a”,持续2.0~3.0s,重复3次,选择最佳一次语图由计算机记录并打印,逐份分析语图特征,观察基频、谐波、共振峰等改变。 使用人工喉2个月后,按照熟练程度、发音清晰度、整句语言表达能力及会话距离辨别程度评价,采用Ⅰ~Ⅴ级分级法评价:①声时及一口气音节数:Ⅰ级:声时10s以上;一口气音节数10个以上;发音清晰,整句表达流利,可听距离>8m。Ⅱ级:声时6~9s;一口气音节数6~9个;发音清晰,整句表达较顺利,可听距离>5m。Ⅲ级:声时5s以下;一口气音节数5个以下;发音基本清楚,表达能力尚可,可听距离>3m。Ⅳ级:代表发音不清楚或发音失败。②最大声强:发声强度达80dB以上为正常。③语图:与正常元音语图对照,比较患者使用机械式人工喉的元音语图特点。正常元音语图为:谐波呈正弦,均匀,规律的波纹状,第1、2共振峰带明显而清楚,4000Hz以上的高频区噪声成分极少。 结果: 6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经专人指导训练,60例患者18例达Ⅰ级,32例为Ⅱ级,9例为Ⅲ级,仅1例为Ⅳ级。②最大声强:平均78.3dB。③语图特征基本同健康人;低、中频区声能较集中,高频区声能逐渐降低。 结论: 该机械式人工喉具有操作简单、语音清晰,发声强度、音调、音色等均较接近于正常人,有效地解决了全喉术后无喉者的发音难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