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着的精神是自然界最美丽的花朵。“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未成年人的道德思维就是这朵鲜花的花蕊。“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占总人口的28%。他们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①未成年人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正处于身体成长的黄金期、心理变化的关键期、思维发展的重要转折期。道德教育必须适应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适应未成年人道德发展的特点,适应未成年人道德的发展水平,探索道德教育的规律。道德思维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特殊样式,在人类的道德实践、道德教育中起着核心作用。不断提升未成年人的道德思维水平,增强其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能力,是提高道德认知、道德实践能力的基础。道德思维是主体根据道德感知而进行的理性思考和推理,是主体对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树立新观念、探索新方法,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本文从五个方面来阐述未成年人道德思维的培育,首先概述了道德思维的概念,道德思维的要素,培育道德思维的意义。在第二部分论述未成年人道德思维的特点,未成年人指18岁以下的公民,但未成年人的主体是中小学生,因此,本文把论述的主要对象分为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第三部分分析道德思维发展的动力,通过分析道德认知的困惑与道德实践发展的矛盾统一,揭示道德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还分析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对道德思维的促进作用。第四部分通过对道德思维的形式分析来论证道德思维的培育,道德逻辑思维是通过概念内在矛盾的演化,由概念到判断,再由判断到推理的不断发展进行思维。道德直觉思维是在道德经验的基础上,对人与万物的道德伦理关系及其性质的整体进行瞬间的直接把握的一种超越感性和理性的道德体认方式和价值判断能力。实践思维是从实践观点出发的思维方式,是相对于单纯对象性思维方式和单纯主体性思维方式而言的。实践思维既注重考察客体在实践活动中的本原性、基础性;又重视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导性、创造性作用。第五部分论述了道德思维能力的培育,道德选择能力主要包括:辨别能力、决断能力、控制能力和承受能力。道德反思性思维把思维作为对象的思维,它是对思维的自我认识、自我批判、自我否定和自我更新,从而也是对思维进行控制的认识。辩证思维依据概念的辩证本性,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假说深刻地把握客观世界的内在本质。辩证思维能力的培育要求人们在观察与分析问题时,以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认识到世间万物都处在一种永恒的运动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