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河西走廊地区采暖方式以燃煤、燃气锅炉为主,这种采暖方式不仅能耗高而且污染严重,从而节能、环保的采暖方式成为该地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河西走廊地区的气候特征和能源结构特点综合考虑,基于改进型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了河西走廊地区采暖形式全生命周期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优化算法,验证了太阳能和CO2空气源热泵联合采暖系统是可应用于该地区的最优采暖形式。采用实验和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太阳能和CO2空气源热泵联合采暖系统进行了详细、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可以为太阳能和C02空气源热泵联合采暖系统在河西走廊及气候条件相似地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本文分别开展了太阳能集热采暖系统、C02空气源热泵采暖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流量造成集热器出口温度较低,温差变大,但不同流量的进出口平均温度基本一致。通过动态测试方法,可计算得出所用集热器太阳能保证率,并线性拟合得到集热器瞬时效率公式:77=0.627-0.35T*。CO2空气源热泵实验结果表明:气体冷却器水侧的进水温度、进水流量和蒸发器空气侧的室外温度、风速是影响该系统COP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得到室外温度在-25℃--15℃时,CO2空气源热泵COP在2-3之间。基于微元法建立了太阳能和CO2空气源热泵联合采暖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应用TRNSYS软件建立了仿真计算模型,实现了系统各模型耦合求解。同时,对模拟数据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了CO2空气源热泵中气体冷却器、蒸发器和回热器在低温条件下对机组性能的影响。气体冷却器对机组性能的影响为:随气体冷却器进水温度的升高,机组制热量不断下降。另外,气体冷却器进水流量的增大能够提高机组的性能系数,但同时也会减小出水温度,所以应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进水流量。由蒸发器空气侧室外温度和空气流量对机组性能的影响可知,机组COP随着室外温度的下降而下降,而空气流量的增加提高了机组COP,但空气流量的不断增大,对COP的影响却越来越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当室外温度较低时,为了使机组COP保持在较高水平,可通过调节空气流量等方法来实现。研究还表明:带回热器的机组平均COP比无回热器提高了5%。本文基于典型晴天、多云天和阴天三种工况对太阳能和C02空气源热泵联合采暖系统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三种工况下均呈现出机组COP随集热器面积的增大逐渐增大的趋势,并且同一集热器面积下,机组COP随日间太阳辐射的增强逐渐增大。如,当集热器面积为600m2时,和集热器面积为Om2相比,CO2空气源热泵节能率提高了24.9%;另外,典型晴天和多云天工况相比,节能率提高了19.2%。在能耗分析中,根据能耗分析方法定义了太阳能相应产电效率ηsegp及集热器综合效率,通过综合效率对集热面积进行了优化,得出该地区最佳采暖季太阳能保证率27.7%。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联合采暖系统应用于实际工程时,集热面积与C02空气源热泵机组制热量之间的关系式通过确定系统的控制目标,提出相应监测参数、探讨太阳能和CO2空气源热泵联合采暖系统的7种运行模式及各种运行模式的转换条件,从而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太阳能和C02空气源热泵联合采暖系统的逻辑控制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