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规约与抗争是流散文学经久不衰的创作主题,也是流散人群在主流社会解构殖民话语、争取平等生存权利的文学再现。21世纪流散文学书写表现出显著的世界性转向,华裔作家也在创作中积极探索解构规约性殖民话语的路径。伍绮诗新作《小小小小的火》不再局限于族裔化主题,而是塑造了一个坚守个性的“边缘人”主人公,将焦点转移到具有普世价值的人文关切。小说通过主人公米娅放逐式的生活方式以及她在保守社区西克尔高地跨越文化边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规约与抗争是流散文学经久不衰的创作主题,也是流散人群在主流社会解构殖民话语、争取平等生存权利的文学再现。21世纪流散文学书写表现出显著的世界性转向,华裔作家也在创作中积极探索解构规约性殖民话语的路径。伍绮诗新作《小小小小的火》不再局限于族裔化主题,而是塑造了一个坚守个性的“边缘人”主人公,将焦点转移到具有普世价值的人文关切。小说通过主人公米娅放逐式的生活方式以及她在保守社区西克尔高地跨越文化边界、不畏权力话语、拓展阈限空间的生存经验,展现了作者突破族裔藩篱的世界主义理念和鲜明的解殖思想。本文首先点明边缘人和华裔之间的隐喻关系,进而从三个不同维度分析作者的解殖思想。边缘人米娅一定程度上是作者族裔主体性的还原,其旅行书写象征着美华族群的移民史,她的解殖思想可视为对《无声告白》中华裔困境的跨时空回应,这一隐喻使米娅的抗争思想具备了鲜明的解殖性。全文以权力话语下“规约与抗争”为研究主题,选取后殖民文论关键词“越界”“对话”及“世界主义”对作者解殖书写进行具体理论观照,分别探讨拆解美国社会中尚存的文化边界、话语统摄及阈限空间的路径。米娅以边缘人身份在白人社区抗争、坚守,并成功引起主流社会共鸣的经历,挑战了传统白人既定秩序,具有明显的越界特征;她不畏权威,敢于言说自我立场的经历,展现了对话这一跨文化交流方式的解殖性。最后,文章从空间维度出发,指出西克尔高地的规约象征殖民话语对空间的分野和阈限,阈限空间限制了少数族裔自由发展,也带来了非家幻觉等精神焦虑。米娅旅行叙事展现的流动空间弱化了土地与文化主体间固化的关系,拆解了文化帝国主义定义的家园,体现出世界主义家园的表征,为无所归依的异邦人解构阈限空间、建构异邦之家提供了独特视角。通过再现边缘人对压迫性边界的跨越,对抗文化独白的对话,流动性和包容性的世界主义家园,作者建构了边缘人与少数族裔的命运共同体,批判了文化边界、话语统摄和阈限空间等殖民话语对少数族裔的消极影响,更提出了有别于早期美华作家的解殖路径,即不再一味彰显族裔主体,而是用流动性和多样性来拆解文化二元对立,追求多元平等语境下的文化共生。上述解殖书写为少数族裔消除身份危机、失语困境、非家幻觉等精神焦虑提供了借鉴,还表达了对文化宰制下边缘人群的人文关切,扩大了华裔文学的普世价值和批评空间。
其他文献
司法改革进行到现在,对司法制度的各种革新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2016年在全国18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直至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正完成,从立法上确认了该制度。新事物总是会面临各种质疑、评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也不例外,该制度从诞生之初,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讨论从未间断,但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在实践中操作才能不断的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学者性的讨论恰恰未能深入到实践中去,以域外
文章结合思想史和阅读史的视角,通过读报组、墙报、黑板报等非专业媒体传播实践,切入“群众办报”思想的历时性建构过程。对“群众办报”思想从中央苏区时期的实践萌芽,到延安时期的理论凝华,再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实践再造进行了梳理,以期再现“群众办报”思想的发展图景。首先,对中央苏区时期的读报组、墙报发展做了相关分析,认为其是在土地革命现实和革命理论的新发展中孕育起来的。在具体的宣传实践中,实现着阅读主体大众
注册制意味着股票发行上市发行中审核和监管力量的重整,在提供给市场和投资人更多选择权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随着证监会与保荐人角色的双向转变,行政监管逐渐放宽,保荐人要摆脱过去作为证监会行政监管附庸的角色,在注册制改革中突出和强化其“看门人”地位。保荐人作为证券市场的“第一看门人”,对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看门人”理论出发,论证保荐人制度运行的基本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探索出市县巡察工作,该举措对于强化基层党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大意义,是党内监督方面的重大创新举措。而在地方实践的过程中巡察组虽然能顺着线索发现具体问题,但是在总结整改意见时却往往只是“就事论事”,没有经过精炼而形成更加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意见建议。如何提高巡察组的工作效率,并将巡察后得到的建议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国也未能独善其身。封闭在家,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了公众获取疫情信息、情感交流表达的重要渠道,因而也成为了主流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平台。身处后真相时代,相比于事实,情感成为了更容易左右公众意见表达的关键因素。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公众健康担忧、信息恐慌等负面情感,主流媒体的官方微博(下文简称“官微”)作为此次疫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承担着议题
红柯是当代陕西文坛中独具特色的一名作家。2019年,红柯中短篇小说集《狼嗥》英文版在英国上市。该小说集由两部中篇、六部短篇组成。其中,红柯以诗性灵动的笔触刻画了远方的广袤域土及草原儿女们平凡的生活。故事或传递出人类间相通的情感,或涤荡了他们心灵深处的尘埃。生态翻译学从生态视角对翻译生态和翻译理论进行描述。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以其理论基石“适应/选择”为出发点,以《狼嗥》英译版为研究对象,从翻译
英语绘本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更能抓住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英语场景所蕴含的知识、深意。微课为绘本教学搭建了创新之路,也为学生获得良好阅读体验创造了条件。教学中,笔者对微课与绘本的融合展开了一系列实践,通过微课为学生阅读绘本提供引读、指导,关注英语语言知识点,强调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促进英语素养的提升。
近年来,我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频发,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4年的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2015年的天津港爆炸事件以及2020年初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等,都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在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时代,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在传播速度、传播手段和受众面等也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政府作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者,如果无法准确的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将会给后续的决策和处置带来
近些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数学教学已不仅仅包括对于知识和科学思想的学习,也包括对于文化的理解和学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校的教育生态结构得到重塑,互联网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学习课程正在进行跨界融合。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与互联网的结合,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教育学生。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学文化渗透进小学教育的过程,并提出相应的渗透策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
在税收征管中,涉税信息是税务机关征税的主要依据,也是纳税人承担纳税义务的前提,涉税信息权是纳税人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实践中,税务机关漠视纳税人权益的现象较为普遍,侵犯纳税人涉税信息权的情况较为严重,而涉税信息权关系到纳税人的商业秘密等,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旦泄露会对纳税人的权益造成极大的损害,也会对其纳税积极性和税收遵从度产生不利影响。对于纳税人的涉税信息,税务机关如何在合法的基础上获取,同时在有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