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股骨头坏死(ONFH)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引起股骨头血液供应进行性减少的疾病,致使股骨头缺血与骨细胞坏死等一系列的病理过程,其最终结果为髋关节的功能障碍。对于股骨头发生坏死的患者来说,其早期的病程相对漫长,经过大约3~5年之久的时间内才会发展到退行性髋关节病之晚期,在此段时间内,临床上做出合理的干预,病情是可以逆转的,所以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患者来说,探索出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防止病情进展,达到延缓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时间,一直是骨科研究的热点。髓芯减压术用于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由来已久,效果较理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骨髓干细胞技术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临床上对股骨头坏死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干细胞技术用于治疗早期的股骨头坏死有着显著的效果。选择一种较为理想的介导途径是此技术之关键所在,目前常用的介导方式有X线、MRI介导等,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探讨在双源CT导引下髓芯减压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早期(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4例,共16髋。按ARCO分期:Ⅰ期6髋,Ⅱ期10髋。在西门子双源CT导引下对患者行骨髓髓芯减压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手术前后Harris功能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内容包括Harris评分和影像学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①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治疗前平均51.3分上升到术后(12个月)平均84.5分,优良率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髋关节影像学检查:复查双源CT,测算股骨头坏死所占股骨头总体积的百分比,治疗前由平均29.2下降至术后(12个月)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Ⅰ期、Ⅱ期)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方法。2.双源CT靶向导引是一种新的介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