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电图预测贝尔麻痹痊愈诊断效能的META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l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贝尔麻痹(BP)是一种特发性周围面神经瘫痪,大部分患者面神经功能可获得完全恢复,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后仍有可能遗留面瘫或出现面肌痉挛。在贝尔麻痹起病早期,面神经发生水肿、脱髓鞘、变性等改变,临床可通过面神经电图(ENoG)测定面神经的传导状态,从而预测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对可能预后不良者及时干预,减少不良结局。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来探索面神经电图对预测贝尔麻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数据库中关于面神经电图评估贝尔麻痹预后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限制为自建库至2018年12月。采用Revman5.3、Meta-disc1.4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各效应指标均用95%可信区间(CI)表示。分析急性期患侧面神经电图变性率(DI)即ENoG值和治疗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完成分析,评估面神经电图对贝尔麻痹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预测价值。结果:检索发现7篇文献与本研究所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相符合,予以纳入meta分析。由于其中1篇文献所提取数据的灵敏度值、特异度值分别为100%、0%,故未纳入进行合并效应量计算;其中一篇文献在两个时间段分别进行了ENoG测定,故将其作为两个研究提取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合并效应量如灵敏度(SEN)、特异度(SPE)、诊断比值比(DOR)、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拟合S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的计算以及亚组分析,评估面神经电图对预测贝尔麻痹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对所纳入研究合并效应量进行阈值效应检测,检测结果提示研究间基本具有同质性;计算所有纳入研究的合并灵敏度为0.90(95%CI:0.86-0.94)、合并特异度为0.56(95%CI:0.46-0.66)、合并诊断比值比为10.69(95%CI:4.95-23.07)、合并阳性似然比为1.75(95%CI:1.38-2.22)、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21(95%CI:0.13-0.35)、S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4。进行亚组分析,合并DOR、SEN、SPE、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前瞻性研究组:14.091(95%CI:5.351-37.108)、0.937(95%CI:0.887-0.9691)、0.500(95%CI:0.355-0.645)、0.8589,回顾性研究组:8(95%CI:2.15-29.81)、0.83(95%CI:0.72-0.91)、0.62(95%CI:0.47-0.75)、0.8034,可以看出在两组曲线下面积均在0.8以上,前瞻性研究设计组合并的诊断比值比、灵敏度、曲线下面积较回顾性研究设计组更高;鼻唇沟测量组:12.825(95%CI:4.988-32.973)、0.933(95%CI:0.881-0.968)、0.500(95%CI:0.325-0.684)、0.8506,眼轮匝肌测量组:4.704(95%CI:1.737-12.738)、0.804(95%CI:0.669-0.902)、0.568(95%CI:0.410-0.717)、AUC无法计算,可以看出鼻唇沟测量组的合并诊断比值比和灵敏度明显高于眼轮匝肌测量组,且高于所有研究合并后的DOR及AUC值;7天内测量组:7.162(95%CI:2.349-21.841)、0.890(95%CI:0.812-0.944)、0.536(95%CI:0.397-0.670),7-14天测量组:26.800(95%CI:7.871-91.244)、0.935(95%CI:0.863-0.976)、0.633(95%CI:0.439-0.801),7-14天测量亚组在Meta-Disc软件因研究个数限制无法计算AUC值,7-14天测量ENoG组的合并效应量如DOR、SEN、SPE高于7天内测量亚组,且高于所有纳入研究的合并效应量。结论:ENoG作为检测面神经传导性能的一种手段、快捷便利、客观、敏感地反映了面神经的功能状态,在急性期内检测对于判断贝尔麻痹痊愈结局方面诊断效能良好,且在鼻唇沟检测ENoG优于在眼轮匝肌部位检测,并且在起病后7-14天内检测ENoG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比值比都比7天内检测值更高,在此期间完成ENoG检测对预测贝尔麻痹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诊断效能可能为最佳。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前期已经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即Smad3基因C端磷酸化位点突变促进的Smad3C-末端磷酸化/Smad3连接区磷酸化(p Smad3C/p Smad3L)之间信号转化从而促进肝纤维化-肝癌的发生
三维可视化分析是物探专家对地震数据信息精细化观察,对沿层进行识别的重要技术手段,而三维地震体切片所展现的地质属性信息能够帮助专家对地震体内部数据进行采集解释,划取感兴趣区域或者提取目标地震体数据。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地震体数据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对地震体模型内部数据信息精细观察时,对于地震体切片的交互需求也越来越多。从而导致了体绘制运算量越来越大,响应效率越来越低,制约着地震体模型研究的进一步发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Ⅳ)调节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抑制肝糖异生和上调肝糖原合成达到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糖代谢紊乱进而起到对2型
[目 的]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及荧光定量PCR对胎膜早破孕妇的胎盘、胎膜的菌群丰度及妊娠结局进行研究。[方 法]选取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规律产检且无任何并发症的
由平面薄片直接变形获得3D形状已经成为一种极具前景的快速成型方法,其为生物技术、柔性驱动器、微型传感器和工程中复杂超材料的生成提供了新的制造手段。本文以在紫外光下固化生成的聚合物薄层结构为研究对象,探究如何利用正面光聚合中形成的不均匀内应力来驱动薄片直接生成特定的三维结构,并通过控制光编码的几何结构和光聚合过程的工艺参数来建立形状自改变结构的设计准则。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首先根据正面光聚
目的:通过检测入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的肺泡灌洗液(BALF)中黏蛋白MUC5AC水平,了解黏蛋白MU
宽度理论与计算复杂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成为函数逼近论研究的热点之一。而伪宽度在模式识别、消退估计、经验过程、学习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因而对伪宽度的研究具有重
研究目的:尽管由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IPSS)定义的较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总体上预后良好,但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功能越来越丰富,逐渐取代传统计算机称为新一代的数据处理平台。Android系统是智能终端系统中占比最大最受欢迎的系统,而且正逐渐开始影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初开展的一场以“反修防修”为宗旨的政治运动,运动以解决当时农村广泛存在的干部作风问题为初衷,但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最终走向了“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