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海报人际意义的建构—多模态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模态话语(multimodal discourse)是指用多种模态如语言、图像、动作等交流的话语现象。从功能社会符号学角度出发,人们认为和语言符号一样,其他符号资源也可以构建意义和社会关系。近年来,多模态话语分析已成为学科研究前沿。本论文将从功能语言学出发,运用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下发展起来的篇章语义学的评价理论和社会符号学角度的多模态话语分析——Kress and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对20幅美国二战时期的战争海报的人际意义建构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在多模态海报语篇中,除了运用接触(contact)、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视点(point of view)和情态(modality)等工具构建互动意义之外,还广泛运用了对话框或加引号标注、文字部分突出等介入手段。借用这些介入工具,作者打开了杂语空间,从而构建了和读者的联盟。而且研究还发现,图像与文字相互补,共同参与构建态度意义,形成作者理想的评价定位。   本论文研究表明,在海报语篇中,图像与语言互补构建互动意义和态度意义,共同实现对潜在读者的移入功能和说服功能。从而增进了海报读者及其设计者对海报语篇人际意义建构过程的了解,因此促进彼此交流。而且,对于评价理论在图像中的应用与延伸,Kress and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在图像的态度意义构建方面的应用和拓展以及由图像与语言共建的多模态语篇中图文关系的理解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本论文都给予了一定的启示。
其他文献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在21 世纪已经向着多元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目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以及近年波及全球的严重经济危机,人类必须联合起来,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跨
对效度的研究是语言测试测试研究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并将一如既往。在众多效度类型中,构念效度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它的高低意味着测试结果能在多人程度上揭示人的语
学位
学习动机是影响语言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二语习得领域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自Gardner和Lambert(1972)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行研究后,学习动机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一种适合逆作法土方施工的开挖方案,指出该方案较好地解决了逆作法施工土方开挖效率低、出土慢等问题,达到了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的效果.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国际政治经济交流较之以往也变得更加频繁。翻译,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更是起着不可或缺的
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帮助研究者分析生活中充斥着权力与意识形态关系的各种话语,以期更加深入的透视社会问题。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们书面和口头话语中所蕴含的隐性意识形态假设,
学位
词性转换发生在很多语言(意大利语、英语、中文等等)中,并且是扩大一种语言词汇来源的重要手段。名词和动词是大多数语言中最重要的词类,在各种词性转换之中名词转换成动词也是最
劳动力自由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条件.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稳定性较低,职业流动频繁,如果大量的农民工仅仅处于水平职业流动,那么其市民化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