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选入语文教材,历史非常悠久,但是时间上的优势并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古诗词选文和教学的质量,古诗词教学普遍关注广度上的拓展,而缺少对课程构架的深度挖掘。在白话文各种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古诗词的地位在不断下降,成为了语文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文学界对古诗词作品本身的研究已经形成一道可观的学术风景,但对古诗词教学的研究却存在明显的缺陷。从笔者掌握的已有资料来看,语文教育研究者对古诗词所作的研究,大都可以归入以下三大类:一是对古诗词作品本身的研究,二是古诗词教学方法的研究,三是古诗词教学内容的研究,但是前两类占了绝大部分,第三类则是近几年兴起的研究领域,成果不多。当然,在语文教育研究者中,也不乏对古诗词具有独特见解的解读,但是这些解读大都是随感性质,很难上升到学术研究的层面,并且与专业的古诗词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相比,这些解读显得较为浅显,对语文课程的贡献不大。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对古诗词本身的研究不能属于语文教育的研究范畴,而是文学的研究范畴。语文教育研究者从事古诗词本身的研究,会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也会浪费不少资源。对古诗词教学方法的研究,是语文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虽然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重复的现象较为严重,而具有实质意义的改进并不多。而且,过多地集中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会将研究局限于较低层次。对古诗词教学的研究要有新的突破,应该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课程内容”的建设上来。当然,从宽泛意义上来讲,我们前面提到的对古诗词本身的解读可以算作是课程内容探索的初步阶段,但是这种解读是随意的,没有提升到课程论的角度,也不是以课程建设作为指导。从课程论的角度研究古诗词,就需要考虑到教材中所选教学内容的适切性、表述的科学性、呈现的序列性、与课程标准的衔接性以及落实到教学中的可行性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而在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是较为欠缺的。所以,本文从这个角度着手,以课程论的视角来审视当前的古诗词教学,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构建本文的阐释框架,并利用此框架,对现有的课程标准、各版本教材以及教学评价中与古诗词有关的内容等进行分析,找出古诗词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现行课程标准、各版本教材、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在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建构理想中的教学内容和教材模式,为古诗词课程内容建设提供参考。本文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构本文的阐释框架;二根据阐释框架,对课程标准、考试大纲、高考试题、各版本教材等进行分析,确定它们各自的内容以及在相互关联上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会分别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和修改后的内容样章作为参考。三在“这一系列内容改变”的假设中,需要对人员机构作怎样的调整等建议。本文总体结构分成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课程内容研究的缘起、课程内容研究综述和古诗词课程内容的研究现状,明确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该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是课程内容的理论研究。通过提出阐释框架、构建课程和教学的研究图式、明确课程标准、学科内容、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构建古诗词课程内容,并利用此图分析已有教材与考试之间的衔接性,为之后古诗词课程内容的建设打下基础。第三部分是古诗词课程内容研究。通过分析课程内容的涵义及现状,构建古诗词课程内容,采用专家阐释和教点提炼的方式,提取适合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知识点作为课程内容。第四部分是古诗词教材的研究。通过对教材本质的分析,研究古诗词在教材当中的落实情况,通过教材范例,展现与课程内容衔接的教材样章呈现方式。第五部分是古诗词教学研究,研究古诗词课程内容如何转化成教学内容,并在课堂当中有效落实。关于教学内容,涉及到语文知识、学习策略以及课堂活动,着重介绍古诗词惯用的鉴赏方法。第六部分是相关的意见和建议。课程内容的改变必然导致教材编撰、教学方式、教师培训等一系活动的改变,导致课程专家、学科专家、设计专家和教学专家的分离,这就需要各位专家各司其职,把语文课程与教学作为一个规范的研究领域,通力建设。本文的创新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课程论角度对古诗词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将各项研究提升到课程论的高度是语文之所以成为语文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一种大趋势,也是语文学科规范化的途径。本文以古诗词为例,对这种研究方式进行尝试,这也是本文的独特之处。②古诗词课程内容的开发。古诗词课程内容的开发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通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等一系列的研究,开发适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古诗词公共基础知识。③古诗词教材样章建设。课程内容改变之后,相关的教材和教学方式都要发生一定的变化,本文提供了与课程内容衔接的教材样章呈示方式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策略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