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重大疾病不仅给农民的心理和生理等造成较大损害,同时也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疾病经济负担,农民因患重大疾病而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问题也一直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以不断推进农村居民大病保险的建设。委托商保公司经办农村居民大病保险是一项创新性举措,而经济补偿作为大病保险的基本职能,其现时及潜在的经济补偿能力与大病保险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以及农民自身的疾病经济负担休戚相关。江苏省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选取了4个地区作为调查样本,主要包括苏南的溧阳市,苏中的丹徒区、高邮市以及苏北的大丰市等4个县(市),并于2015-2017年期间历经两次现场调研获取并更新大病保险相关数据。在此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从绝对经济补偿能力和相对经济补偿能力两个角度来分析评估各抽样地区大病保险现时的经济补偿能力,发现当前样本地区大病保险现时经济补偿能力受到了各种主观性及政策性因素影响,存在补偿能力地区性差异较大、补偿效果尚不理想等问题;此外,依据基金收支平衡原理,对各抽样地区大病保险潜在的经济补偿能力进行了预测,构建了大病保险基金收支预测模型和大病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预测模型。同时对主要的影响因素作了相应的敏感性分析,以此来综合衡量各地大病保险的经济补偿能力。综合相应的模型结果及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城镇化进程对经济补偿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2)医疗费用水平及不合理增长削弱经济补偿能力;(3)补偿主体争议性的衔接及定位影响经济补偿能力发挥;(4)筹资机制的不稳定性制约经济补偿能力的可持续性。针对各地区大病保险现时及潜在经济补偿能力的现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推动江苏省大病保险经济补偿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完善各地区大病保险政策的制度设计,合理调整大病补偿主体的衔接顺序;转变大病保险各行为主体的经办理念,全面优化大病保险服务;加强监管,强化对大病医疗费用供需双方的合理管控;构建长效稳定的筹资机制,增强大病保险经济补偿能力的可持续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