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乳是婴儿的天然食品,充足、高质量的母乳是婴儿生存与健康的保证,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近来,由于诸多因素影响,产后缺乳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治疗产后缺乳的方法主要有药物、针灸推拿和现代医学仪器物理治疗等。理疗方法由于避免了药物所引起的毒副作用,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和推广价值。超声理疗作为一种成熟的物理治疗方法,目前在促进术后伤口愈合、软组织损伤修复、治疗皮肤老化和促进骨折愈合等方面已有较好的疗效,而将其应用于治疗产后缺乳,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采用超负荷哺乳模型大鼠,研究低频超声对哺乳期大鼠乳汁分泌的促进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低频超声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目的1、建立哺乳期超负荷哺乳大鼠模型,为课题提供可靠的促泌乳评价方法;2、研究低频超声对哺乳大鼠泌乳性能的影响,以探讨其应用于促进哺乳期泌乳的可行性;3、初步探讨低频超声促进泌乳的作用机制。方法1、80只SD哺乳大鼠,将每只哺乳大鼠及该窝仔鼠作为一个观察单元。①母仔鼠分离时间的筛选:每只母鼠一窝带仔10只,按照哺乳前仔鼠与母鼠分离时间的不同,将38窝母鼠及其仔鼠随机分为4h、5h和6h组,每日测定和计算仔鼠哺乳前后的窝重差值,计为母鼠泌乳量,连续10d,并统计仔鼠死亡率,。②每窝带崽数目的筛选:按照每窝仔鼠分别为6、8、10、12只,将42窝母鼠及其仔鼠随机分为4组,每日测定母鼠泌乳量,连续10d,计算仔鼠体增重以及仔鼠死亡率。2、24只SD哺乳大鼠,每只母鼠一窝带仔1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窝,分别为对照组(假辐照)、5min组(超声辐照5min/乳腺·d)和10min组(超声辐照10min/乳腺· d)。从分娩第2天起,使用低频超声(频率40kHz,强度0.26W/cm2)对母鼠乳腺予以辐照,连续7天。检测母鼠泌乳量、仔鼠体增重和乳腺器官指数;采用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乳腺组织学改变。3、采集2中各组大鼠血清和乳腺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大鼠乳腺组织中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的表达。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PRLR的表达水平。结果1、①仔鼠死亡率:哺乳前母仔分离6h和5h组仔鼠死亡率较高,分别为26.3%和15.8%,4h组较低,仅为3%。泌乳量:6h组泌乳量为30.93g,大于5h、4h组的28.8g和27.62g(P<0.01);4h组与5h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仔鼠死亡率:6只/窝、8只/窝组为0%,10、12只/窝组分别为3%和25%。泌乳量:6、8、10只/窝组泌乳量依次增多,分别为20.1g、25.42g、27.63g,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12只/窝组为28.22g,显著高于6、8只/窝组(P<0.01),与10只/窝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仔鼠体增重:6、8只/窝组分别为6.55g和6.14g,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0、12只/窝组分别为4.54g和3.58g,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并均显著低于6、8只/窝组(P<0.01)。2、超声辐照10min组大鼠泌乳量、仔鼠体增重、乳腺器官指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和5min组(P<0.05);光镜下5min组腺泡数稍增多,腺腔稍增宽,10min组乳腺腺泡数目明显增多,腺腔明显扩张。3、超声辐照可使大鼠血清PRL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辐照10min高于5min组(P<0.05);免疫酶标记和免疫荧光标记结果显示,超声辐照组大鼠乳腺组织中PRLR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辐照10min组显著大于对照组和5min组(P<0.01)。结论每窝母鼠带仔10只,哺乳前母仔分离时间4h的哺乳模型,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泌乳量,是研究催乳功能较为理想的超负荷哺乳模型。一定剂量低频超声辐照能够有效促进该模型母鼠泌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超声辐照刺激PRL的分泌,上调PRLR的表达,从而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乳腺发育,使乳汁合成分泌量增加。因此,低频超声有望成为一种促进哺乳期乳汁分泌的理疗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