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树鼩脂肪组织季节性变化的研究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co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栖息于不同自然环境中的动物具有各自的生存适应对策,小型哺乳动物可通过增加产热的方式抵御严寒。NST为小型哺乳动物处于低温环境下的主要产热方式,其发生部位通常被认为是BAT。近年来研究发现,在特定条件刺激下,WAT可诱导产生米色脂肪细胞,该细胞能表达褐色脂肪细胞的产热基因—UCP1。本论文以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为研究对象,在本研究组之前的研究基础上,从个体、组织器官、分子层面探究自然环境下中缅树鼩脂肪组织的季节性变化情况,为建立中缅树鼩在不同季节变化环境下能量稳态维持机制及其生存适应模式提供基础材料。本论文主要进行以下四个部分的研究:1.中缅树鼩体重和产热的季节性变化中缅树鼩体重、摄食量、静止代谢率、NST及UCP1含量均出现显著季节性差异。其中冬季中缅树鼩体重、摄食量、静止代谢率、UCP1含量极显著高于夏季,春秋差异不显著。冬季体重、摄食量、静止代谢率、UCP1含量、NST较夏季分别增加了23.67%、36.74%、22.65%、28.69%、44.34%。表明中缅树鼩在冬季通过增加摄食量,从而增加体重,通过增加UCP1的含量促进NST适应寒冷环境。中缅树鼩冬季体重增加可能与其生境有关。中缅树鼩常栖息的热带、亚热带及其高原地区,食物资源也相对充足,即使在冬季,中缅树鼩仍可通过增加食物储存来满足能量消耗,因此中缅树鼩冬季摄食量高于夏季,以增加体重抵御严寒。其冬季体重的增加有一部分可能来源于脂肪组织的增重。2.中缅树鼩PET/CT扫描及脂肪组织形态学的季节性变化研究(1)PET/CT扫描:本研究利用PET/CT对不同季节下的中缅树鼩进行扫描,探究其脂肪组织的代谢活性。结果显示:(1)白色脂肪组织:冬季中缅树鼩腹股沟WAT的18氟—氟化脱氧葡萄糖(18F-FDG)吸收后,平均辐射值(SUV)最大,夏季SUV最小,春秋两季介于冬夏之间。(2)褐色脂肪组织:冬季中缅树鼩肩胛BAT的18F-FDG吸收后,SUV最大,夏季SUV最小,春秋两季介于两者之间。表明处于冬季的中缅树鼩WAT、BAT的代谢活性均增强。(2)脂肪组织形态学研究(苏木素-伊红染色切片HE):(1)白色脂肪组织:夏季白色脂肪细胞形态较大,为单腔室脂肪滴,冬季分化出具有小脂滴的多腔室脂肪细胞,细胞间隙增多,且颜色变暗。(2)褐色脂肪组织:夏季细胞直径最大,排列疏松,冬季细胞直径最小,细胞数量最多,排列紧密。结果表明WAT中冬季的脂肪滴较夏季明显变小,冬季的WAT颜色变深,表现出与褐色脂肪组织相似的形态,这可能是线粒体数量增加所致,WAT中出现了细胞分化。BAT在冬季细胞数量增多,脂肪滴变小,表明BAT通过分化增加褐色脂肪数量使脂肪组织增重,从而增加UCP1含量,促进NST。3.中缅树鼩脂肪组织流式分析的季节性变化(1)白色脂肪组织:中缅树鼩WAT进行UCP1抗体标记,夏季白色脂肪细胞UCP1阳性表达最低,为8.98%,冬季UCP1阳性表达最高,为60.91%。进一步利用米色脂肪细胞特异性抗体CD137对中缅树鼩腹部WAT进行标记,发现其变化趋势与UCP1标记趋势一样:随着气候变冷,CD137阳性表达的细胞增加。(2)褐色脂肪组织:中缅树鼩BAT进行UCP1抗体标记,夏季BAT有22.38%的细胞显示出阳性,冬季有83.78%的细胞出现UCP1阳性表达。结果表明中缅树鼩在冬季,白色脂肪组织中UCP1及CD137阳性表达均增加,诱导WAT“褐变”,可能产生米色脂肪细胞;BAT中UCP1阳性表达增加,表明其产热活性增强。4.中缅树鼩PPARα、COX-2、PGC-1α基因表达量的季节性变化(1)白色脂肪组织:中缅树鼩WAT中COX-2冬季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春、夏、秋三季;PGC-1α表达量冬季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夏季,春秋两季PGC-1α表达量介于冬夏之间;PPARα基因表达量季节变化不显著。(2)褐色脂肪组织:中缅树鼩BAT中COX-2秋季和冬季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春、夏两季;PGC-1α基因表达量季节变化不显著;PPARα春季和冬季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夏季。中缅树鼩WAT中COX-2、PGC-1α的表达量均表现为冬季高于夏季,说明WAT发生了“褐变”。中缅树鼩BAT中冬季PPARα、COX-2的表达量均高于夏季,说明冬季中缅树鼩BAT通过促进褐色脂肪细胞分化,增加UCP1含量,提高NST越冬。综上所述,中缅树鼩在冬季,通过诱导WAT发生“褐变”,产生米色脂肪细胞,增加UCP1的表达量,弥补由BAT发生的NST不足;褐色脂肪组织则分化出更多的原生褐色脂肪细胞,使UCP1活性增强,提高NST的方式来抵御严寒。本研究首次证明了中缅树鼩在自然环境的低温条件下WAT也能发生褐变,生成产热细胞,BAT发生分化以增加产热。
其他文献
由建筑结构关键构件损伤、失效引起的连续倒塌(Progressive Collapse)现象已成为设计、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的领域。由于连续倒塌过程中,构件会发生明显的变形,并伴随着振动、断
互联网的普及让电子商务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推动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大数据推动自身业务发展,同时很多金融机构也开始尝试着以互联网平台为中小型企业更高效率的提供金融服务,降低服务成本。商业银行作为国内金融业务的主要提供者,在探究降低中小型企业融资成本以及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经验,因此导致很多操作流程可能存在风险。大部分情况中,中小企业得到融资都依赖于互联网技术,而在供应链金融线
目的:该研究为了探讨甘草酸苷对炎症性肠病大鼠模型组织病理学及MPO、SOD、MDA的影响。方法:通过TNBS诱导大鼠炎症性肠病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TNBS组、TNBS+甘草酸苷2组、TNBS+甘草酸苷10组、TNBS+甘草酸苷50组(分别使用甘草酸苷2、10和50 mg/kg剂量,给药途径:经直肠给药);TNBS+甘草酸苷口服组(甘草酸苷10 mg/kg,给药途径:经口灌胃),通过疾
翅多型现象是昆虫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重要的适应机制,该现象在各类昆虫中均有报道。本研究以具有翅二型现象的长颚斗蟋(Velarifictorus aspersus)雌成虫为材料,对长、短翅型雌成虫羽化后1至9 d,虫体内及卵巢、飞行肌和脂肪体内的代谢物质含量进行了检测;对羽化后第五天的长翅型雌虫进行不同时长的吊飞处理,比较虫体内的代谢物质含量;对羽化后第五天的长、短翅型雌成虫进行不同剂量的保幼激素处理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养殖周期短,生长快,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养殖贝类之一。目前,缢蛏良种选育工作主要采用传统的群体和家系选育技术,而生长相关基因的研究可以为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超级电容器凭借其诸多优点迅速成为研究的热门,并且已在众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为了深入地探究影响材料超级电容性能的因素,本论文从碳基材料出发,构筑
新一轮的课改要求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方面六大核心素养,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认知心理学的模式识别理论运用于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通过借鉴已有的模式识别相关研究成果,对高中圆锥曲线教学内容进行基于模式识别理论的解题教学研究,以此了解高中生在圆锥曲线解题中模式识别的应用现状,分析圆锥曲线问题解决过程中模式识别的作用以及模式识别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有关
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期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区域城乡发展转型的时空特征及地域类型,探究不同类型城乡发展转型的形成机制,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意
黑寡妇蜘蛛(L.tredectimguttatus)毒素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毒腺外(如卵粒中)也存在毒素。目前一般认为卵粒毒素存在的意义在于保护卵粒免遭某些贪食动物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由于容器具有灵活、高效和快速的特性,已逐渐取代了原有的虚拟机被业界认可,成为个人或企业用户的首选。目前,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被部署在容器中。准确预测容器的资源、负载可以实现资源灵活性调度,使容器集群能够提前响应部署在集群上的应用程序的资源使用情况,从而实现准确、动态地调度和分配资源,这不仅可以确保应用程序的服务水平协议,还可以提高容器云的资源利用率。但是,因为容器负载会在较小的时间范围内急剧波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