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聚脲材料及二氧化硅聚脲复合微球的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做为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已在诸多新兴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含硅聚合物由于其优异的特性,一直引起科学家的注意。而在诸多含硅聚合物中,含硅聚脲材料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均集中在研究大块材料,而对含硅聚脲微球材料的研究鲜有报道。与传统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相比,沉淀聚合操作简便,无需任何助剂以及制得产物表面洁净,为含硅聚脲材料的制备提供简便方法。本文通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与α,ω-氨丙基二硅氧烷(APDS)在水-丙酮混合溶剂中沉淀聚合制备了含有机硅聚脲多孔材料(PUS)。研究了两单体质量比和混合溶剂中水/丙酮质量比及反应温度对PUS产率及形貌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对PUS的形貌及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30℃和水/丙酮质量比为3/7条件下,改变APDS/TDI的质量比,可控制PUS的形貌。当APDS/TDI配比小于3/7时可制得为无规则形状的多孔结构PUS;而APDS/TDI高于3/7时可制得PUS多孔微球;APDS/TDI配比为4/6时多孔微球粒径分布最为均一,其比表面为106 m2/g。此外,微球粒径随着水/丙酮配比及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对PUS热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APDS为单体,在乙腈/丙酮/水三元混合溶剂中,沉淀聚合高效制备出不含传统发色团的单分散有机硅聚脲荧光微球(FPUS)。探讨了APDS/IPDI配比、混合溶剂组成、单体含量及反应温度对微球形貌及产率的影响;探讨了单体配比对所得产物荧光特性的影响;探索了FPUS的初步应用。实验结果表明,30℃下,乙腈/丙酮/水为65/20/15,APDS/IPDI为3/7时,该沉淀聚合体系单体投入量最高可达20 wt%,微球产率为93.91%,微球粒径为7.99μm,分散系数为1.005。荧光测试表明,FPUS的固体荧光强度随着APDS/IPDI的增加而增加,将FPUS应用金属Cr(VI)的检测并验证荧光猝灭的机理。以IPDI为唯一单体,在SiO2纳米粒子存在的条件下,在水-丙酮混合物中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均匀树莓状SiO2@聚脲微球(SiO2@PU)。该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室温,90 min),单体转化率高,微球产率高等特点。SiO2@PU微球中SiO2的含量随着SiO2的加入量而逐渐增加,当SiO2纳米粒子粒径为32、85和151 nm时,SiO2的含量分别达到14.0%、22.0%和28.0%的恒定值。用SEM和TEM观察证实了树莓状核/壳结构,核内PU致密,壳上多层SiO2。基于溶剂溶胀聚脲表面和SiO2纳米粒子与聚脲聚合物的静电相互作用,提出了SiO2@PU微球的形成机理。作为初步应用实验,SiO2@PU微球用于油水分离,分离效率高。本研究为制备具有超疏水性的树莓状SiO2@PU微球提供了一种新颖、简便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血清胸苷磷酸化酶(TP)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于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晚
康德的先验辩证法并非完全是“消极”意义上的辩证法,其旨趣既不在于理论理性跨越“现象”去把握“物自体”时产生的先验幻相,也不在于实践理性调和“自然”与“自由”的德福
"狼性管理"是依据狼的外在生存习性和内在特质本性,将其应用于企业管理运营中,形成首狼敢担责、团队敢担当的氛围,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能够凭借群狼的智慧而立足;面对日趋激烈的
研究背景与目的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家族成员存在于从线虫到人类的所有生物体内,分子量从17KDa到34KDa不等,之间保持有13%~72%的氨基酸序列
通过深入扎实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配套文件,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特别是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
目的 探讨MAPK中ERK、JNK、P38三条通路在骨肉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 VisionTM法检测48例骨肉瘤标本及25例成骨性良性肿瘤标本中ERK、JNK、P38蛋白的表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经济体的不断发展,我国与更多国家之间进行了经济贸易往来,带动了我国许多企业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内企业与外国的企业之间有了更多的联系,在"一带一路
写生是一个油画家必须经常持守的本分,是亲近自然、体验生命、锤炼画艺的最佳方式,是画家用画笔和心灵直接触摸生命本源的有效途径。
c-Kit蛋白是细胞膜酪氨酸激酶受体(RTK)家族的一员,可与其配体干细胞因子(SCF)特异性结合,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而发挥包括细胞生存、增生、分化、粘附、行使功能(如趋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