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属性的远程证明协议的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显著。致力于解决终端安全问题的可信计算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可信计算的思想为从终端安全入手,在终端平台上植入安全芯片,从而从根源上保证计算机的安全性。证明是可信计算的核心问题之一,分为平台身份的证明和平台配置的证明。对于平台身份的证明TCG已经采取直接匿名认证DAA方案,然而对于平台配置的证明至今没有较完善的方案,以致TCG规范中关于平台配置的证明方案一直空缺,因此研究和设计一种适应于现有TCG规范的、高效的、符合实际应用的平台配置证明方案已经成为可信计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现有平台配置证明方案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在众多方案中基于属性的远程证明方法是一种发展前景最广、最为灵活有效的平台配置证明方案。然而现有的基于属性的远程证明方案都存在一些缺陷,如效率较低、不符合实际应用、存在安全漏洞等问题。因此,至今没有一种较为完善的基于属性的远程证明方案。本文通过分析几种经典的基于属性的远程证明协议,对其中一种协议进行改进,并综合分析现有协议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属性的远程证明协议。具体工作如下:  对于无属性证书协议,其经典协议PBA-RS的证明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可用性不高、秘密配置值以线性概率被泄露等问题。本文通过增加一个可信转换代理来提高该协议证明模型的可用性,并且利用承诺方案对配置信息进行二次隐藏,既提高了平台配置隐私的保护水平,又降低了协议的计算复杂性。改进后的协议适用于证明方和验证方之间没有属性权威机构或者不希望通过属性权威机构进行证明的应用场景,例如局域网中两个平台的信任关系的建立等。  对于有属性证书协议,现有经典协议PBA证明效率低下且不能适用于下一代TPM,而协议PBA-BM证明效率同样不高且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根据DAA的思想,利用非对称双线对CL-LRSW签名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ECC的属性证明协议PBA-ECC。该协议只需负责颁发属性证书的属性权威机构保持离线,并且不需要任何的零知识证明,是一种证明流程较为简单、PBA签名长度较短、实用性较高且提供与PBA、PBA-BM相同安全等级的属性证明协议。此外本文证明了PBA-ECC协议的正确性,并基于真实系统/理想系统给出了PBA-ECC协议的安全性证明。  最后,将改进的PBA-RS协议与原协议、新提出的PBA-ECC协议与PBA协议、PBA-BM协议进行对比,分析PBA-RS协议和PBA-ECC协议较之其他协议在就计算效率和安全性上的优劣。
其他文献
随着嵌入式设备上3D应用程序开发的飞速发展,OpenGLES图形标准由于其跨平台和方便的特性,得到迅速普及。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基于OpenGLES图形标准的应用程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
近年来,Android应用市场迅速扩大,应用程序功能激增,越来越多有趣且多样化的功能被用户所喜爱。然而,Android手机电池续航时间短,应用程序耗能太快,逐渐成为消费者对Android手机不
伴随产品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先进的产品制造技术日益涌现,同时也呈现出许多新的挑战,其中尤为突出的难题体现在以下几点:设计团队的扩充以致地域不断分散,设计过程愈发复杂(呈
NTRU公钥密码体制(NTRU PKCS)是一种典型的快速公钥系统,其解决了困扰PKCS的速度问题,更因其密钥体积小、生成方法简单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嵌入式、通信等领域。  N
统一建模语言(Unifled Modeling Language,UML)是一种通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已经成为面向对象建模领域公认事实上的工业标准。由于UML图从系统的需求、静态结构、动态行为以及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web2.0近年来深入人心,标签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标签所天然具有的极广泛用户参与度,使得非法信息在其中能够以极低成本爆发性的传播。图书馆对于非法信
公钥密码体制的安全性都是基于一些难解的数学问题,其中,许多密码体制的安全性基础是离散对数的计算困难性。离散对数问题最初作为一个数学问题,在数论中具有较长的历史;但是,随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球数据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面对当前PB级的海量存储需求,传统的文件系统在容量和性能的扩展上存在瓶颈。云存储以其扩展性强、
云计算具有资源按需供给、支持应用弹性伸缩等优势,已逐渐成为广泛使用的计算泛型。当前,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已经或正在向云计算环境部署和迁移。但是,云应用的部署和配置费时费
文本推理的目标是识别文本对之间的蕴含关系和矛盾关系,这是一项语义层面的自然语言处理问题。文本推理可以应用于智能检索和问答系统等诸多领域。  本义的研究对象是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