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土体非线性的应力波特性及吸收边界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ydd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线性波传播理论广泛应用于大量岩土工程问题。土体的本构关系和几何性质均能引起应力波传播的非线性。在考虑材料的非线性时,波速变化的应力波在介质中传播和相互作用使分析变得复杂。随着计算软件及硬件的进步,有限元法被广泛应用于大量岩土工程问题,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手段。空间域无界时,为使波从近场到远场无障碍传播,需在截断边界上添加适当的吸收边界。本文研究了非线性介质动力问题中相应的非线性吸收边界问题。另外,地质环境引起的几何非线性会导致爆轰波在土层界面产生折射和反射现象,而目前设计人员使用的爆炸压力衰减关系未考虑土层界面的影响,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对其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使用传统的特征线法研究了非线性一维压缩波的传播问题,提出了矩形和三角形荷载工况下的解析解和数值解。矩形荷载工况下的解析解的推导过程同时假设了卸载后钢筋中质点的振动速度比屈服时质点速度大一倍以上。根据特征线法得到的图形解确定了算例的应力分布图,并通过FORTRAN语言利用有限元方法验证了上述解析解的有效性。2、提出了一种线性各向同性硬化塑性材料中一维压缩波的吸收边界条件。根据所选的本构模型,确定了弹性加载、塑性加载、卸载三种应力路径。根据任意波形表达式推导了各应力路径下的吸收边界条件,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该吸收边界条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与传统粘性边界相比,本文提出的吸收边界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计算精度更高。此外,本文还研究了距冲击端的距离对该吸收边界条件应用效果的影响。3、针对土层分布及土体性质对干燥土体中地表爆轰波传播的影响进行了参数研究。通过FORTRAN编程,前文提出的一维数值方法被扩展到了二维问题中。采用了一种具有库仑剪切面的变模量非线弹性本构,以研究高冲击载荷下土体的非线性和压力依赖性。研究的参数包括爆炸荷载当量、均质土壤的泊松比和摩擦角,并考虑了两层和三层成层土。此外,还将三层土体的数值结果与通过设计手册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TM5-855-1中的爆炸压力衰减关系计算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研究表明,由于存在土层界面,压力衰减曲线在界面位置出现中间峰值,同时较大的应力会从爆炸源传播到很远的距离。
其他文献
近年来,基于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的逆康普顿散射X射线源——全光逆康普顿散射源(all-optical inverse Compton scattering X-ray source,AOCS)取得了 蓬勃的发展。AOCS由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电子束与激光对撞产生,拥有准单色、微焦点、能量可调、偏振可控、规模紧凑等特点,在医疗影像、工业无损检测、核物理研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关于AOCS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生物序列及结构数据在以指数增长的速度增加,如何高效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预测新数据所属类别,以及根据序列与结构数据表现的相似性从而研究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成为近年来生物信息学中重要的研究问题。生物信息学中传统的序列比对以及结构比对方法通常复杂度较高、运算时间久,难以处理数据规模大或是结构较复杂数据,这就启发我们提出序列分析以及结构分析的新方法。在对序列分析的研究中,
相比于传统的X射线吸收成像,X射线光栅成像技术能够同时获得吸收、相衬和暗场三种图像信息,是近年来X射线成像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光栅成像技术克服了吸收像中软组织等轻元素组成物质分辨率不足的局限性,同时能够适用于非相干的常规X光源,因而在临床诊断、工业生产和安全检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围绕常规X光源大视野光栅成像方法与系统研究,系统性地对大视野几何投影系统设计、X射线光栅成像技术信息提取算
在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湍流是引起反常输运,决定等离子体约束水平的关键问题。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对托卡马克边界的湍流行为及其引起的输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由于诊断技术的限制,对芯部湍流的研究还比较少。为了加深对芯部湍流及相关物理问题的理解,探索等离子体约束改善的运行模式,本论文在SUNIST和HL-2A托卡马克上开展了芯部湍流及流剪切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首先对SUNIST的电源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大
岩土工程领域有不少大变形问题伴随着土体与结构的接触,而土体与结构间的相互作用会显著影响结构周围土体的变形以及结构的安全性。土工接触问题的数值模拟已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也是各种数值方法中一个持久的挑战。对于土工动力接触问题,由于动荷载往往远大于静荷载,会引起结构或土体更加明显的破坏和变形。强夯是一个典型的土工动力接触问题,作为国内越来越重要的一种地基处理技术,系统研究其机理、揭示其规律并指导工程
装配式建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施环节多,系统中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以现场为重心的建造管理已经不适用于装配式建造,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装配式建造的发展,装配式建造还缺乏完善的计划控制体系,存在大量返工风险。因此,从装配式建造全过程的角度出发,研究适用于装配式建造的过程优化方法与返工风险管理体系是很有必要的。论文界定了返工风险,并从供应链、利益相关者和工艺流程的角度全面梳理了
化学位移是核磁共振(NMR)最重要的物理观测量,容易被精确测量,且测量数据的可重复性极高。在某些情况下,化学位移是唯一能够获得的核磁数据。化学位移对结构的变化非常敏感,故能够用来获取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动态信息,由原子精度的化学位移得到的角度和距离约束是用NMR解结构的关键步骤。如何准确预测化学位移是NMR研究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精确的化学位移预测器能够简化繁杂的谱峰指认工作并进一步提高精确度,更重
地震会造成城市内大量建筑破坏,并引发非结构构件坠物、次生火灾等一系列次生灾害,进行科学合理的地震灾害情境模拟,对于地震应急救援和疏散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重点城市尺度建筑倒塌情境可视化和避难场所选址的问题、重点区域尺度次生坠物情境人员疏散的问题以及重点建筑尺度震后建筑火灾救援训练平台的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考虑层间位移角和面外加速度耦合影响的建筑填充墙
高平均功率光学增益腔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用于汤姆逊散射产生高平均通量的X或伽马射线、光腔增强的高次谐波产生、引力波探测、稳态微聚束光源以及聚变能源实验等。本论文的工作聚焦于以汤姆逊散射应用为背景的高平均功率光腔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以提高汤姆逊散射所产生光子的平均通量为目标,其要求光腔内激光场具有尺寸约为几十微米的束腰、脉冲长度为皮秒量级,并且具有稳定的几百千瓦的平均功率。为了在汤姆逊散射模
建筑火灾中个体寻路行为研究是建筑火灾群体疏散仿真的微观基础,也是公共应急疏散教育与应急管理的科学依据。如何系统的阐释建筑火灾中个体寻路行为机理并进行定量建模是建筑火灾中个体寻路行为研究的关键问题,但该问题在现有研究中尚未得到很好的回答。本论文阐明建筑火灾中个体寻路行为机理,提出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实验的建筑火灾中的个体寻路行为的研究方法,建立定量的建筑火灾中的个体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