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云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水深200m以下的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陆坡深水区域,面积约20,000km2,具有十分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近年来,随着层序地层学研究在白云深水区的开展,大批相互叠置的低位深水扇被发现,深水扇系统的提出,使得白云凹陷成为我国深水海域油气勘探的焦点。随着我国第一口深水探井LW3-1-1(水深达1480m)取得的重大天然气发现,其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已得到了充分证实。本文综合应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标准化和沉积学等理论,以地震资料为基础,钻井资料为约束条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SB16.5层序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格架建立、波形分析和砂体识别、骨架砂体平面分布以及沉积体系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从钻井资料出发、以地震资料为基础,以地震线描恢复沉积盆地原形、正演模拟方法分析地层的地震响应及反射波的地质属性、地震沉积解释、砂体识别和平面扫描解释为主要技术手段,建立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平面分布的思路和技术方法,并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通过对研究区9口井的岩性分析,发现研究区总体沉积物粒度较细,以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泥质粉砂岩次之,粉砂岩和细砂岩仅在外陆棚和陆棚边缘带的井中发育,斜坡带内的井中不发育;2)通过线描法恢复沉积盆地原形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发现SB17.5-SB16.5和SB16.5-SB15.5这两个三级层序内部均发育一套完整的海侵、高位、强制海退和低位体系域,并在SB16.5界面上下识别出两期砂体,分别命名为165-fr(强制海退期)和1651st-1(低位期);3)通过大量的纯砂泥岩波阻抗差异分析得知,研究区SB16.5层序地层内主要发育两种类型的砂岩:砂岩速度与泥岩速度基本相同的ⅡI型砂和砂岩速度大于泥岩速度的Ⅲ型砂,不发育砂岩速度小于泥岩速度的Ⅰ型砂岩;4)通过对研究区4口典型井的地震反射波形分析,认识到SB16.5层序低位1651st-1砂体的顶面对应波峰、底面对应波谷,复合波呈左下倾斜对称波形,而砂层底界面的响应则是识别砂体的重点;5)通过对SB16.5时期砂体平面分布图分析得知,165-f砂体主要分布于研究区陆架坡折带以北的陆棚、外陆棚区,1651st-1砂体集中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坡折带和斜坡带,北部外陆棚和陆棚边缘区也有发育。全区总体上以发育大套深水泥岩背景下夹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优质、干净砂体偏少;6)研究区SB16.5层序主要发育三角洲-斜坡扇-盆底扇沉积体系,结合砂体平面分布图和均方根振幅显示可知,河口坝砂和斜坡扇砂中发育有干净砂体,在局部地区可以作为有利的储集体;下切水道充填砂和盆底扇砂品质较差,无干净砂体,不能作为有利的储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