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污泥混煤热解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422177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油污泥是油田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伴生品,是一种危险废弃物,在我国每年有近百万吨的含油污泥产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熟完善的处理安置方法。随着能源与环境形势的严峻,对含油污泥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科学、有效地解决含油污泥处理难题对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油田企业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产生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含油污泥处理现状与研究趋势,利用热分析的方法对含油污泥与煤混和热解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对含油污泥混煤的热解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试样的混合比、升温速率等对热解初始温度、最大反应速率、热解综合特性指数等特性参数的影响,发现含油污泥与煤的混合热解相对于单一组分的热解有着更有利于实际应用的性能。文中将热解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除去第一段脱水段后,对热解过程的另外三个阶段的反应进行了简化描述,并分析得到各阶段的反应机理方程,进而建立了含油污泥混煤热解的机理模型。然后通过求解模型得到了各阶段内部的平均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分析了混合比例与升温速率对化学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发现高温段混合热解的活化能较单一热解更低,发生协同作用。另外文中对含油污泥混煤热解过程建立了分布活化能模型,并运用Weibull分布理论和Miura积分法分别对模型进行求解,计算并分析了热解整体过程中化学动力学参数随转化率的分布曲线。然后对含油污泥混煤热解的动力学补偿效应进行分析。最后对含油污泥混煤热解的机理模型和DAEM模型进行比较后发现机理模型对热解曲线的预测准确率较高,但是只能得到各阶段内部的平均活化能;而DAEM模型可以得到整体反应的活化能分布曲线,但对热解曲线的预测较机理模型误差更大。
其他文献
以太网技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应用也逐渐从商业领域向工业领域扩散,显示了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各种国际组织都在研究工业以太网技术,制定了一些工业以太网的标准,多个工业
我国有着上万公里的陆上原油输送管道及大量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输油管线泵作为管道输送油品的动力源,在国内使用日益增多。但国内长输管线泵发展晚、起点低,同时由于设计水平及
船舶压载水的肆意排放造成了严重的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为此,国际海事组织(I MO)制定了相关的公约和导则以规范压载水的处理和排放;但由于压载水的处理特点,现有的固液分离子系统难以满足处理要求。将旋流分离器作为固液分离系统的预处理单元能有效去除海水中大颗粒的杂质,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压力。故本文通过对旋流器内部的流场和分离过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将旋流分离器的应用到压载水处理领域。本文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
英国政府认为英国正在成为世界创意文化中枢并以此为荣,但其创意产业政策却带来了各种矛盾,而且这些矛盾日趋明显,其中包括对国际性大型传媒公司与本地小型公司实施的政策支
柴油机的碳烟排放是制约柴油机广泛应用的缺点之一,这种排放物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减少柴油机的碳烟排放是当务之急的任务。传统的实验研究手段虽然具有比较直观和
在"一带一路,铁路先行"的理念提出以后,内燃机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内燃机轴系中联轴器是连接轴系并传递扭矩的关键部件,在内燃机车实际运行过程中,轴系启动工况发
康海是明中期最重要的曲家之一。新发现台湾所藏《东乐府后录》是其散曲集《沜东乐府》的续作,共收小令185首、套数82套,成倍地增加了目前学术界所知康海散曲数量,是整个明
“振荡射流”的专利是在1998年由米建春教授提出。经过在国外工业窑炉上长期的运行结果表明,自激振荡射流燃烧器结构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性能,它不仅能减少20%-70%的NOx排放量,而且
为了满足我国生物能源需求现状,直接燃烧生物质发电是最简易可行的方法。流态化燃烧方式具有燃料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低排放等优点,在众多生物质燃烧技术中是最有发展潜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