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英雄论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hicahg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的第一章主要是确立英雄的标准,具体从“英雄”的字面意义、传统的英雄价值观以及英雄的美学特征三个角度来论述,得出英雄所要具备的几个条件:要有杰出的才能;能够在巨大的矛盾冲突面前表现出巨大的力量;并且是正义方向的代表。论文的第二部分则从《史记》的文本出发,提炼出一些英雄人物的典型,这也是该论文的核心部分。事实胜于雄辩,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是完全配得上“英雄”二字的。同时,他们也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论文的第三部分则是从艺术的角度证明司马迁为了突出这些英雄的鲜明形象,采取了怎样的艺术手段。当然这些手段中有的并不单纯是为了这个目的,但从客观上来说,又的确对英雄形象的塑造有所帮助。论文的第四部分则探讨了司马迁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部为英雄画像的历史著作,得出的结论是一部分是由于客观的时代精神的影响,一部分是主观的个人作用的结果。其实,司马迁本人就是对英雄的一个最好的注解。结语部分简单地讨论了写作本文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其他文献
明人汪瑗撰《楚辞集解》,从多层面对屈辞进行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论文指出,汪氏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其一、他在训诂字词、考辨名物时,既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并予以新的阐发,又不
绚烂多姿的铜镜文化,是中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汉代铜镜作为汉代文明信息的载体,成为我们了解汉代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汉代人沟通的桥梁.汉镜铭文中氤
从业问题是涉及社会人生的大问题。本文选取美学的角度切入这一问题,针对从业状态中的异化现象,提出从业状态审美化假说,阐释了这一假说的内涵、本质、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分析了
文章第一部分从哈代思想的一个方面乡土意识入手分析其情感悖论.哈代生于乡村且一生从未长期远离故土,与故土产生了"根源式"的联系,这种联系被积淀下来构成了哈代乡土情感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众文化成为当今中国最为耀眼的文化景观.而大众文化研究因此成为时下炙手可热的"显学".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当然不能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