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胃癌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二位,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由于症状不典型难以早期发现,多数胃癌患者诊断时已是中晚期。晚期胃癌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尚无标准治疗方案,而靶向治疗进展收效甚微,亟需发现胃癌治疗新机制和新靶点。miRNAs通过调节mRNA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并对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药物敏感性有重要调控作用,包括胃癌。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埃索美拉唑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诱导其凋亡及增强化疗药物敏感性。然而,埃索美拉唑对胃癌细胞他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了埃索美拉唑对人胃癌AGS细胞miRNA表达谱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表达miRNAs进行功能预测分析,以探索埃索美拉唑对胃癌细胞可能作用机制。并通过对差异表达miRNAs在人胃癌AGS细胞和SGC-7901细胞中进行了表达和作用初步验证,为进一步揭示埃索美拉唑通过调控miRNA发挥抗胃癌细胞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研究方法通过CCK-8方法检测埃索美拉唑对胃癌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通过基因测序方法检测埃索美拉唑对人胃癌AGS细胞miRNA表达谱的影响,筛选差异表达miRNAs。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差异表达miRNAs聚类分析和功能预测分析。通过qPCR方法验证miRNA-22-3P和miRNA-22-5P在埃索美拉唑作用下的AGS细胞和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小分子抑制剂转染细胞的干扰手段,构建miRNA-22-3P低表达的胃癌细胞瞬转株,通过CCK-8方法观察其对埃索美拉唑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通过SPSS 2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CCK-8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埃索美拉唑作用于人胃癌AGS细胞48h,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着埃索美拉唑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作用前后细胞miRNA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在7350905个miRNA转录本中共有差异表达的miRNA 199个,其中表达上调的miRNA有71个,表达下调的miRNA有128个。其中按照差异倍数排序hsa-miR-4758-3p和hsa-miR-548d-3p分别为差异表达上调和下调最显著的miRNA;按照P值排序hsa-miR-22-3p和hsa-miR-3529-3p分别为差异表达上调和下调最显著的miRNA。3.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GO分析,结果发现在生物学过程聚类中主要涉及到信号传导、蛋白磷酸化、细胞内信号转导等,在细胞组分聚类中主要涉及到细胞质、核、质膜等,在分子功能聚类中主要涉及到蛋白质结合、金属离子结合、ATP结合等。4.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KEGG 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与肿瘤显著相关的4个通路分别为:cAMP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癌症的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5.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miRNA-22-3P和miRNA-22-5P在埃索美拉唑作用后的人胃癌AGS细胞和SGC-7901细胞中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在SGC-7901细胞中差异更加明显。6.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正常SGC-7901细胞)相比,埃索美拉唑作用于实验组(miRNA-22-3p inhibitor转染后的SGC-7901细胞)48h后,细胞的增殖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埃索美拉唑显著影响胃癌细胞miRNA表达谱,生物学作用机制可能与cAMP、MAPK、癌症及cGMP-PKG等信号通路有关。2.埃索美拉唑可上调miRNA-22-3P表达,抑制miRNA-22-3P表达能降低埃索美拉唑对胃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