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PJS完善的诊断标准、合理的随访计划及规范的手术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2000年间治疗的27例PJS患者,并分析总结了近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188例PJ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 27例患者中有家族史15例,占55.6%。PJS发病年龄3~34岁,平均15.1岁,黑斑出现年龄为1~13岁,平均3.9岁,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8.5%。我们27例患者中,术前应用胃镜及肠镜,共摘除息肉487枚,最大1枚直乙交界息肉10×8×6,分118块摘除(图4);11例行术中肠镜,共摘除息肉312枚,最多1例一次摘除60枚(图5),均达到“清洁小肠”的目的。27例中5例并存腺瘤,3例发生小肠癌,2例发生直肠癌,2例术后肠道出血,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行术中肠镜小肠息肉摘除术,术后发生小肠穿孔,患者死亡,余2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最长1例随访15年未再行剖腹手术,1例儿童患者术后42个月,因小肠息肉发生肠套叠,再次行手术治疗。188例文献报道病例中,发病年龄18个月~50岁,平均26.3岁。有家族史79例占42.0%,其中发生恶变34例,占18.0%,年龄15~66岁,有明确家族史者25例,占恶变者73%。结论 PJS患者具有不同的表现型。急诊手术及手法触摸法切除息肉效果差。术前应经胃镜和肠镜摘除胃及大肠息肉,如息肉巨大或病理发现癌变可同时在术中处理。术中肠镜效果佳,小肠息肉>1.5cm即应考虑手术治疗,防止发生肠梗阻和癌变。PJS患者30岁后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升高,有家族史者恶变率明显上升。肠道息肉易复发,因此术后应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