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语在二语习得和外语课堂上的地位和作用是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们长期争论的话题,至今尚无定论。对于外语学习者是否应当在课堂上使用母语这一话题引起了二语研究的广泛关注。然而针对教师是否应当在课堂上使用学习者母语的相关研究却相对贫乏。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外语课堂目标语的输入者,其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Hakansson,1986)。Nunan(1991)曾指出,教师的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对二语习得的过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当教师使用恰当的教师话语,课堂教学才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好的效果。近年来,关于教师话语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国外许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Chaudron,1983; Gaies,1977,1979; Henzl,1979; Long,1981,1983; Allwright,1984;Ellis,1990; Swain,1985;)。然而,多数的相关实证研究都是基于大学英语课堂探索教师话语的使用情况。只有极少数是在中国本土环境下针对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母语的使用情况展开的实证研究,此领域现有的文献资料也非常有限。鉴于此,本论文拟就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使用母语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作者选取了来自内江(四川内江-作者的家乡)某两所中学的7名高中英语教师和其学校的200余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课堂实录,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相关信息。作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旨在探索不同教师在中学英语课掌上使用母语的客观情况和师生对教师使用母语的主观认识和态度,以及影响教师课堂上使用母语的因素。研究者从教师话语中母语使用方面来探索母语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研究过程中作者试图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研究问题,通过三角互证的研究方法来寻求答案。通过数据分析后发现,本研究中受试的七位教师都不同程度的使用母语,绝大多数师生认为教师课堂上适当使用母语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作者通过对比还发现不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母语的程度,具体使用的情况有很大不同,特别是不同学校的教师间使用母语的情况差异明显。此外,作者针对教师使用母语的不同情况作了成因分析,总结出了影响教师使用母语的三个方面的因素:学生,教师本身,以及环境因素。基于本研究的结果,作者认为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适时适当地使用母语。但是不同条件下母语使用程度以及使用目的不同,需要教师仔细权衡学生需要,自身能力和教学环境的因素,慎重决定课堂上语言的使用。 作者希望通过本研究得到的数据和结果,为职前教师,新手教师和其他教育研究者带来一些启发。本论文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唤起全体外语教师对于其课堂话语使用中语言选择的意识,特别是加强对自身母语使用情况的关注,以期满足学生和教学的双重需求,从而优化外语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