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卖身节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zi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地方民俗节庆——卖身节为研究对象,在文献资料的爬梳基础上,通过历时近六年的田野调查,综合运用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以及城市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将卖身节置身于国家权力、全球化与城市复杂关系的框架中,描述了卖身节百年的流变过程,重构了卖身节中城市与媒体如何完成“想象”的制造,展示了地方信仰面对国家一权力的维系与自我更新,同时探讨了在全球化的文化整合中,地方节庆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意义。东莞卖身节,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节庆,在数百年的传承中,生生不息。它起源于清代中叶,岭南农耕模式向商品经济社会转变的时期,有着东坑村“二月初二”固定的节期与地点,以劳动力交换为主要特征,是一个兼有商品流通及民间娱乐集会性质的墟市。当地流传着大量关于节庆祈福的传说,并形成了包括天气灵验与黄野人故事的系列。改革开放之后,卖身节逐渐被政府重视起来,十年来卖身节一步步成为地方经济招商的平台、万众狂欢射水的节日、城市形象的符号、媒体追逐的热点、地方文化保护品牌的历史资源等等。作为珠三角新兴城市,东莞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经济发达程度与城市化水平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自觉。通过卖身节个案的研究,我们发现把地方传统民俗文化遗产不断转化成对城市魅力、国家权力与商业利益、公民快乐与消费的确认与表述,成为节庆再生与重塑的基本手段。其中想象成了在场,节庆不断迎合媒体的景观呈现,传统节庆的部分要素消失在媒体娱乐的境遇中,媒体奇观在某种意义上代替了节庆的传承。另外不可忽视的是,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样性背景中,卖身节中的地方传统有足够的能力灵活、自主地不断维系着自我的发展。   本文首先描述与分析了研究对象——卖身节的地域背景、流变过程,进而辨析了卖身节历史起源真实性的问题。其次,论文通过城市形象、国家在场、文化教育、非遗申报等几个层面讨论了民间节庆如何一步步被纳入国家承认的文化体系中,节庆记忆如何此消彼长。论文进一步重点探讨了大众传媒对于卖身节传播过程的影响,以及大众传媒如何建构出一个想象的现场。紧接着通过个案说明节庆自身传承的可能性。最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试图回答民俗如何应对包括来自城市的各种挑战,不断自我重塑。
其他文献
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人大代表应该是人民意志的代表者,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人大代表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将影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模式,反映中国代议制民主的状况。人大代
学位
从古至今,理想的政治秩序一直为中外思想家们所追求着。笔者认为政治秩序是指由一系列政治规则及这些规则的实现形式对人们的政治行为及其关系进行引导、调节与管制等的过程
政府采购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经济和社会职能。具体体现在政府采购能够有效的节约政府财政资金、调节宏观国民经济、解决社会公平和贫困问题、乃至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