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州心意六合拳诞生的历史久远,是我国心意六合拳流派的重要支脉,这一支脉以枪法为根基的训练体系完整并客观的保留了古传心意六合拳的功法精髓。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进一步将邓州心意六合拳这种古朴的文化遗产加以保存并发扬光大,是一个紧迫而重大的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邓州心意六合拳及邓州心意六合拳的传承人为研究对象,从邓州心意六合拳的源流、传承历史及其现状的调查入手,并结合笔者习练此拳近十年的体悟,对邓州心意六合拳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结论显示:1.心意六合拳为明末清初山西平阳府蒲州诸冯里宗村人氏姬际可所创,后由姬际可传至河南洛阳人马学礼,马学礼艺成回归河南后,将此拳传于河南南阳府人张志诚,张志诚以大阿訇之职在邓州市清真南寺任教40余年,并在此传拳授艺,至此,心意六合拳在邓州落地生根。2.邓州心意六合拳保持着心意拳的古典练法和原始体系,严格按照六艺做身法,枪法化拳法的原则进行训练,六艺是最基本的功法,其最基本的目的是训练人体的十二筋经,整个拳法的本质是训练人使用冷兵器的能力。3.邓州心意六合拳在传承的历史过程中,人文地理环境和伊斯兰文化都对其传承产生了影响,过去的传承较为保守。4.经过调研考证,邓州心意六合拳的传承支脉有:邓州心意六合拳(非家传)、状元马氏家传心意六合拳、白氏家传心意六合拳、水氏家传心意六合拳、唐氏家传心意六合拳及姬氏家传心意六合拳。5.马雷石先生在邓州心意六合拳的传承历史过程中率先在邓州本地公开传拳,打破了过去保守、封闭的传承方式。6.邓州心意六合拳在当下的传承主要由邓州市武术协会、本地武馆及本地学校三个组织和机构开展。邓州心意六合拳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1.冷兵器的淘汰及现代化生活元素的冲击。2.本地经济基础的薄弱。3.本地政府扶持力度的不足。4.对外传播与交流的局限。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邓州心意六合拳的发展策略,旨在更好的发展邓州心意六合拳,对策如下:1.构建以枪术实战为特色的发展体系。2.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的发展体系。3.构建以武医融合为目标的发展体系。4.构建以政府扶持为后盾的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