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无疑问,阅读理解在英语学习中占据着越来越重的位置,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国家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如大型的四、六级考试以及国外的TOEFL、GRE和IELTS等考试以试图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且此类考试中阅读理解所占比重不容忽视,几乎占到了总分的30-40%。然而从中国的目前现状来看,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其阅读速度较慢、准确度不高以及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大意,往往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却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鉴于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教育研究者和教师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本论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原型范畴”理论作为切入点,并从尹德谟教授于2005年11月5日在北京举办的“亚洲英语教师协会第三届国际会议(3rd Asia TEF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提出的“双元结构”理论假设角度出发,对成年人的英语阅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并进一步证明其双元结构理论的科学性。本论文总共包括六章。第一章是引言,指出该研究课题的研究动机和研究意义,并介绍了研究问题以及所要采用的方法。第二章对文献进行了回顾,对大学生英语和汉语两种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心理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分析迁移理论是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进一步分析了制约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因素和阅读模式。第三章详细地阐述了“双元结构”理论假设的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和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启示。“双元结构”即母语(此指汉语)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以及英语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障碍或者阅读难度较高的文章时,必然有母语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参与,而这种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参与程度由大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所决定的。第四章详细地介绍了从亚里士多德之后的“经典范畴”理论和维特根斯坦之后逐步建立的“原型范畴”理论的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和它们之间区别。指出“经典范畴”理论在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局限性,该理论越来越表现出其弊端,取而代之的是“原型范畴”理论,并概要地介绍了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可行性。进一步对原型范畴理论在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学习心理机制进行了阐释和分析。第五章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步骤、数据搜集和分析,并如实汇报了研究发现和结果,对大学生阅读理解和教师教学产生积极意义。第六章启示与结束语,概括了全文主要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