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营养代谢指标在脑卒中患者疾病进展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纳入发病48小时内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其中脑梗塞50例,脑出血30例。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估入院时卒中严重程度。入院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分别监测患者营养代谢状况指标。检测内容包括物理测量和实验室检验。物理测量指标包括体重、体重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和上臂肌围。实验室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超敏CRP)、补体C3、前白蛋白和皮质醇水平。结果:入院后患者的物理测量指标无明显变化。入院后各化验指标出现明显的变化,入院第7天患者前白蛋白和补体C3水平较入院第1天明显下降(P<0.05),超敏CRP和皮质醇水平明显上升(P<0.05)。入院第14天,超敏CRP和皮质醇水平仍明显高于入院第1天(P<0.05),但较入院第7天有所恢复,前白蛋白和补体C3水平与入院第1天无统计学差异。疾病进程第30天各指标基本恢复基线水平。NIHSS分值与营养代谢指标紊乱严重程度相关。脑梗塞患者与脑出血患者的各指标曲线无明显差异。结论:物理指标变化无法客观反应脑卒中进程中营养状态的改变,超敏c-反应蛋白(超敏CRP)、补体C3、前白蛋白和皮质醇水平在脑卒中过程中呈现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在发病的急性期变化最为明显,提示在脑卒中急性期存在明显的营养代谢紊乱,并且代谢紊乱程度与入院卒中严重程度相关。